非凡十年 时代印记⑤丨积极回应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用心用情办好每一项民生实事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2021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新春贺词中的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


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让老百姓过好日子,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促进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始终坚持不忘初心、为民惠民,把民心作为最大的政治,秉持“我是人民的勤务员,是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用心用情回应民生关切、增进民生福祉。



一直以来,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征途中,成都用心用情办好每一项民生实事和民心工程,积极回应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不断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幸福成都成色更足、品质更高。







保障有温度 

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每一个角落



稻浪翻滚,机器轰鸣。简阳市沱东生态农场10万亩精品粮油产业园内,由“六联共兴”现代农业发展公司统一实施的粮食基地迎来了丰收,数台大型收割机轰鸣而过,饱满的稻谷颗粒归仓。

一旁的农民新居里,杨洪香老人正从小区花园里散步回来,室内窗明几净,白墙、地砖、橱柜、沙发、茶几,室内装修与城市商品房并无二致,大冰箱、洗衣机、数字电视、抽油烟机等现代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几年前,杨洪香还没想过自己会过上这么好的生活——2016年,尤安村还是个不折不扣的贫困村,水、路等基础设施非常落后,产业也不成规模,至于村上的集体经济,只能用“一穷二白”来形容。

正是从那一年开始,成都市叫响了“举全市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壮大集体经济、改善基础设施、易地扶贫搬迁……包括尤安村在内,2017年底,成都市116个贫困村全部摘帽、7681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前三年完成减贫任务。

“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了每一个角落,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无数人的梦想因此而实现,无数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指出。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是奋斗的最终目标。成都市出台了“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实施方案,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首当其冲。而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筑牢乡村振兴底盘,加快推进城乡融合,事关每个城乡居民的幸福感。


服务有质感 

柔性关照渗透到城市规建管运各个环节中


本报资料图


家家都有小,人人都会老。近年来,成都聚焦“一老一幼”,把柔性关照渗透到城市规建管运各个环节中。


在郫都区郫筒街道书院社区,有一家“时间银行”,“储户”们通过提供助老服务,收获时间币,并存进账户。他们可选择把币送给有服务需求的60岁以上老人,也可以存起来,等自己年老时,兑换成他人为自己提供的助老服务。


这是成都正在试点的“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去年一年,“时间银行”互助养老试点已服务老年居民达3万人次,作为社区居家养老形式的延伸,它可为老人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目前,成都已建成22家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新建老年助餐点48个;支持4114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养老站点嵌入居民院落,实现养老服务零距离……越来越多的适老化创新探索正紧锣密鼓地落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强调:“孩子们现在都是宝,要加强对下一代的养育、培养,确保身心健康。”如何让老有所养的同时,实现幼有所育?作为连接千家万户的“毛细血管”,社区发挥着重要作用。


过去一年,成华区跳蹬河街道杉板桥社区将党群中心内近600平方米的空间打造为亲子中心,引进专业托育机构,开展形式灵活的照护服务,为双职工家庭解决托育难题。目前亲子中心有教师13人,招生60人,班次3个。


据了解,仅去年成都就已选建了4个市级、20个县级儿童友好试点社区,同时建成了279个儿童友好幸福场景。今年,成都还将开展23个儿童友好社区试点建设,培育儿童友好型社区自组织不少于20支,并至少为3500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和服务。


“一老一幼”系民心,一枝一叶总关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顺应百姓期待,让越来越多的老人和孩子拥有稳稳的幸福,才能让“小家”安、“大家”稳。


福祉更普惠 

市民既是最大受益者,也是建设者、参与者


文明劝导、执法宣传、调解纠纷、关爱邻里……在青羊区苏坡街道办,穿着红马甲的社区雷锋志愿者的身影不时出现在各个小区当中。去年底,该辖区启动雷锋志愿岗后,居民志愿者主动报名。截至目前,仅辖区内的清源社区就已经有2400多人次参与志愿岗工作,还有各种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为居民搭起共商共议、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平台。


本报资料图


“街道、社区简直太用心了!‘面子’和‘里子’都兼顾了。”市民观察员但强说,老旧院落完善配套、更新升级后,想再次搬回老旧小区。成都组建了市民观察员、专业观察团、网络观察员3支队伍,面向社会治理末端开展常态化的观察、监督、建言,形成倾听民声、尊重民意、回馈民心的流程闭环,已成为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生活在城市的每位市民、每个企业,既是幸福成都的最大受益者,也是建设者、参与者。无论是聘请市民观察员,还是启动网络观察平台,目的都是坚持紧紧依靠人民、健全群众参与机制,做到民生项目的建设思路从群众中来、建设过程让群众参与、建设成果与群众共享。


民生可感,幸福可盼。以人为本的民生逻辑格外鲜明,也让这座城市收获各种荣誉:成都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排名全国第一;成都是唯一4次蝉联“长安杯”的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成都已连续13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一名称号,“幸福城市”已成为成都一张重要的城市名片……







时代印记


2014年2月21日


1

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2014年4月29日


2

四川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全面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通知》,减轻人民群众大病医疗费用负担,促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逐步解决。

2015年11月1日


3

成都市成为全国首个实现低保标准按圈层统一的城市,各圈层低保标准平均增长幅度超过10%。提标后,成都市各区(市)县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家庭月人均收入区间在550元—450元。

2015年11月27日


4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通知》,部署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相关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办证多、办事难”问题。

2019年6月11日


5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对普通高中教育改革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

2021年12月30日


6

“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发布,成都位列名单榜首。至此,成都已连续13年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冠军。


书写共享福祉的民生答案



十年来,全国基本民生保障标准不断提高,2012年-2021年全国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增长了1.2倍和2.1倍;全国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16.3万个,惠及居民超过2800万户;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4%,比十年前提高3.6个百分点;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从2012年的7.9亿人、1.5亿人、1.9亿人,增加到2021年的10.3亿人、2.3亿人、2.8亿人……


9月初,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负责人汇报了十年来我国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以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惠民生、纾民困、解民忧,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这十年,红火的日子映射出民生的改善。雪域高原的西藏,从水桶到水管、从土路到公路、从油灯到电灯,农牧民共享着国家发展、民族前行的红利。开放前沿的浙江,数字化改革惠及到各个角落,手机屏幕汇聚起了浙江人新时代的便捷生活。黄土高原的甘肃,农村地区的新校舍拔地而起,托起了教育普及的明天。“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的坚定承诺正在变为现实。


十年间,大凉山“悬崖村”有了新消息。这个曾让人揪心不已的山区村落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藤梯变为了钢梯,山脚的易地扶贫搬迁点里,彝族民众迈进了新生活。蜕变的“悬崖村”反映了凉山地区民生改善的实绩,也折射着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


十年间,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在这个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一场脱贫攻坚的战役获得全面胜利。从西海固到武陵山区,从南疆戈壁到太行山麓,中国的脱贫攻坚是属于全体中国人民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更是人类历史上奏响的时代凯歌。


十年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翻倍,拥有了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10亿人,“健康中国”稳步推进。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后顾之忧越来越少,幸福的生活昭示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也照亮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这样强调。《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大社区养老和托幼支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十年来,民生福祉的惠及在中国大地上写下了时代的篇章,“不落一人”的民生红利温暖着十四亿人的心田。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过去的十年,是历史长河中的极小一段,却也是一段极不平凡的“追梦之路”。过去的十年,在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时代印记,刻画下了民生改善、福祉普惠的中国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