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吹响服务业发展“集结号”!
成都旭辉中心项目落户温江,TA是温江以TOD模式实施综合开发的第一个项目,将建成“一站式”城市活力生活圈标杆项目;
新尚天地二期项目已全面封顶,该项目涵盖大型购物中心、酒店以及互联网金融产业园和文创产业基地;
锦瑭康养项目计划今年5月交付验收,将引入国际顶级医疗、养老和健康资源,打造康养综合体...
3月10日,全区服务业发展大会召开。会上回顾了近年来温江服务业发展取得的成效,系统谋划了全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奋斗目标、发展路径...
“着力构建‘1+4’生产性服务业和‘1+3’生活性服务业双擎驱动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奋力打造‘中国三医科创示范区、国际健康服务目的地’”发展目标,力争到2025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达630亿元以上,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68%以上,初步建成西成都消费中心,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标杆城市。
名词解释:
“1”是指着力发展科技创新服务这个主导型服务业,“4”是指加快培育融合信息服务、高端商务服务、新兴金融服务、现代物流服务4个成长型服务业;
“1”是指着力发展全程健康服务这个主导型服务业,“3”是指加快培育潮流消费服务、文体旅游服务、品质教育服务3个成长型服务业。
图@张志强
研发服务
药械研发服务
农创研发服务
图@张志强
检验检测服务
依托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和在温科研院所检验检测机构,打造基础检测、化学分析、GLP、GCP等集成化检验平台,充分借助电子科大人工智能等学科优势,着力提升检验检测智能化、即时化水平;
大力引进高端检验领域实力强的头部企业和第三方医学实验室,进一步提升运用四代测序、单细胞分析检测等前沿新技术的能力;
充分发挥温江自贸协同改革先行区优势,加大对上争取药械审评权限下放的力度,为企业提供检验检测和药械评审相结合的快速通道,提高温江药械上市效率;
积极招引国际化第三方认证机构,探索开展国际检验结果采信合作,推动药械检测结果互认,助推我区药械研发成果更好更快走向国际市场。
图@张志强
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全力推进三医创新中心、新创智中心、农高创新中心三大科创空间建设,加快引进和培育专业化运营商,全面提高科创空间专业服务水平和企业孵化能力,打造最适宜创新团队和初创型企业发展的科技孵化器、加速器,推动科创空间转型成为企业综合服务、创新资源黏合、品牌价值再生的科技服务型企业;
以新尚创智中心为重要承载,加快推进西南高校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建设,瞄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交易等重点方向,着力构建科技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同步植入知识产权评估、科技保险金融等专业服务机构,打造中国西部知识产权交易枢纽和创新成果孵化场,为科技企业发展保驾护航,让科技成果兑现市场价值。
融合信息服务业
进一步加快推进5G网络、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新基建建设,着力夯实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支撑;
加快推进电子科大“三医+AI”科技园和创客空间建设,重点引进和培育“AI+药械”、“AI+诊疗”、医疗大数据等领域的信息服务企业,积极推进医疗信息化,加强大数据在健康服务、药械研发、临床科研等领域的应用,加强医疗人工智能在辅助诊断、影像分析、精准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全力推动“三医+大数据/AI”产业做大做强。
图@张志强
高端商务服务业
全面升级打造专业化的特色商务楼宇,支持鼓励商务楼宇开发企业长期持有物业,加强写字楼及周边商务配套项目的招引培育,不断提升对入驻企业和人才的服务质量以及楼宇管理运营水平;
大力招引国内外知名律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人力资源公司等高端商务服务机构,培育发展知识产权和科技中介、共享办公等新兴商务服务业态,推动高端商务服务业向国际化、品牌化与集群化的方向发展;
大力实施“名展、名企、名业”培育行动计划,积极申办引进国际性、全国性行业峰会、专家论坛等展会项目,努力打造温江医药健康和花木会展品牌,进一步汇聚高端要素资源、拓展国际国内市场,带动相关产业繁荣发展。
图@张志强
新兴金融服务业
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突出引进天使投资、VC、PE等投资机构,积极开发科创贷、科技保险等创新型金融产品,探索组建区级创业投资集团,构建“创业投资+债权融资+并购重组+上市融资”的金融支持体系;
大力发展健康金融,突出引进一批业务精专、优势突出的特色保险机构,鼓励引导健康保险企业与在温药械企业和检验检测机构开展合作,开发覆盖特需医疗、前沿医疗技术、高端医疗器械应用以及疾病风险评估、疾病预防等干预性服务的医疗险产品,探索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保险商城和中介经纪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更加多元的健康保障服务。
现代物流服务业
充分运用自贸协同改革先行区优势,着力抓好医药物流和花木物流;
医药物流方面,要根据“三医”企业需求,加快推进标准化仓库厂房、冷链物流车间、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并积极向上争取审批、检疫、通关等权限,进一步打通医械设备、医药耗材、成品药物进出口通道,构建“买全球、卖全球”的医药物流体系;
花木物流方面,要积极引导区内花木物流企业抱团发展,合力提升贸易资质、共同承接海外订单,同步发展电商平台,推动温江花木拓展更大的“一带一路”市场。
图@张志强
以打造“国际全程健康服务目的地”为目标
如何做优全程健康服务业?
大力发展特色精专科医疗
根据不同年龄段常见病的发病趋势,着力引进妇儿医院、肿瘤治疗、口腔护理、神经医学、辅助生殖特别是罕见病治疗等领域的特色精专科医疗机构,推动跨区域专科联盟协作,在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形成国内一流竞争力。
大力发展康复护理产业
支持在温医科院校、医疗机构与社会资本合作,聚焦术后康复、运动康复、理疗康复、产后护理等细分领域,建设一批专业化高品质的康复护理机构,不断延伸温江医疗服务产业链条。
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产业
加速五大险资高端康养项目建设进程,力争尽快建成投运。同时,按照“一站式养老服务社区”的建设模式,全面提档各类养老机构的软硬件水平,推进养老服务、医疗服务、养生保健等融合发展,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打造西部两养新标杆。
图@张志强
围绕满足市民“吃住行游购娱”的生活需要,聚焦建设西成都消费中心的目标,以引进新型消费业态和打造新型消费场景为重点,着力优化提升光华商圈、大学城商圈和国色天乡商圈,加快推进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大力引进餐饮娱乐、时尚消费、文化创意等领域具有影响力代表性的品牌旗舰店和特色主题店,打造一批社群玩乐、健康运动、文化体验、亲子互动等消费场景。着力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网红经济,推动大型商业综合体向场景化、体验式、互动性消费场所转型;
围绕提高市民生活便利度舒适度,优化提升“15分钟公服圈”,推动社区底商向精致零售、绿色餐饮、乐活生活体验等方向转型升级,加快建设一批邻里中心,提供从“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闲”的一站式综合服务;
大力推动传统商贸企业向电商化数字化转型,实现“互联网+流通”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顺应青年人群消费的偏好和习惯,运用直播带货、拼购团购等营销模式,提供更多触手可及的消费产品。
图@张志强
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天府旅游名县为抓手,以生态度假、文化创意、运动休闲、康养旅游、亲子研学为重点方向,加快推进金强赛事中心、温江文体中心等重大项目,对标学习杭州西溪湿地和深圳千园之园。精心打造鲁家滩生态湿地、温婉江安·十里光华等公园城市示范场景,加快塑造温江文体旅游IP;
结合川西林盘整治和田园综合体建设,推动社会资本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推出更多高端精致、生态静谧的农旅农养项目,开发更多的乡村度假产品,进一步拉长健康消费链,打造都市近郊游目的地和健康旅游首选地;
引进高水平市场化团队,研究组建温江文旅投资开发集团,统筹推进文体旅游资源整合、产品开发、品牌建设、管理运营,加快培育“文旅+”、“体育+”产业,打造独具温江特色的文体旅品牌。
图@郭鉴、向实
充分整合温江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聚焦产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校企合作共建的方式建设一批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持续做优温江花工、康养护工、“三医”技工等“温江工匠”品牌;
支持驻温大中专院校和品牌名校与优质教育培训机构加强合作,打造综合型的温江在线教育平台,加快培育OMO(线上教育+线下体验中心相结合)龙头教育企业,不断提升温江在线教育的服务品质,进一步拓宽温江优质教育的服务范围,持续做优做强“学到温江”品牌。
聚焦主导型产业强链补链,在科技服务、健康服务领域引进一批具备产业链整合能力、平台集成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企业;
聚焦成长型产业夯基固本,着力招引一批具有行业领域影响力和高成长潜力的准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力争在“十四五”时期全区实现新引进高能级生产性服务业企业100家、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企业100家。
围绕企业在不同层次和发展阶段的差异化需求,构建梯度式培育体系;
支持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加快资源整合,推动企业实现“爆发式跃升”,向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加速成长;
支持中小微企业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提高专业服务配套能力,鼓励企业转型升级、跨界融合,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服务品质高的行业小巨人、隐形冠军。
聚焦企业所需积极对上争取审批权限下放,同步加强与上海、海南等自贸区在制度供给、贸易平台、开放通道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温江事、温江办”“温江造、全球行”范围,帮助温江企业更好地融入“双循环”,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获取优质资源、实现更好发展;
要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商务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涉外金融、法务、咨询等服务业态,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
图@张志强
进一步梳理我区产业政策、双创政策、人才政策,聚焦产业发展所需和企业对敏感要素的需求,加快补齐政策短板弱项,形成精准聚焦、系统集成的服务业产业政策体系,贴近企业做好政策的宣传解读和申报指导,持续优化政策兑现流程,切实提高政策供给的精准性、可及性,打造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洼地。
坚持以企业满意度作为“第一标尺”,持续深化“放管服”、商事制度、“最多跑一次”等改革,在审批流程、办理时限等方面做“减法”,在全程电子化、智慧政务方面做“加法”,统筹推进服务业企业经营许可事项、证照分离和多证合一改革。
全面提升市场监管治理能力,加强商品质量、服务品质监管,支持行业协会参与制定服务业领域标准体系、认证体系和信用体系,推动服务业市场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坚决清理对企业不合理的经营限制条件,坚决破除阻碍服务业企业发展的隐形壁垒,确保企业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等方面享受平等待遇、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旗帜鲜明地表彰有突出贡献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企业家,精心讲好温江企业和企业家的奋进故事、社会贡献,在全社会形成服务业有地位、企业家获荣誉、服务者受尊重的浓厚氛围。
图@张志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