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造”机器人加速赋能智慧康养→
“早上好,今天多云,气温14到18摄氏度,出门记得带雨伞哦。”
清晨7点,太保家园成都国际颐养社区的走廊里,响起智能机器人“洋洋”暖心的提示音,它顶着圆润的白色机身,缓缓停在住户黎再金夫妇床前,红色感应灯随着提示音轻轻闪烁,而这样的智慧化康养场景,如今已成为这座国际CCRC养老社区最日常的“风景”。
科技守护
“温江造”机器人聚焦核心康养场景
在太保家园成都国际颐养社区,“洋洋”已成为深度融入长者生活的“多面手”。这款依托中科院成果转化,由中科源码(成都)机器人研究院联合生态企业森丽康落地的智能设备,已精准覆盖温情陪伴、安全守护、健康提醒等三大核心康养场景。
作为温情陪伴者,“洋洋”的语音交互能力已成为社交利器。住户黎再金早已习惯与“洋洋”对话:“问天气、查活动、找手机,甚至唠家常,它都能接得住。”老人打趣地说,这个“不顶嘴、不请假”的伙伴,为晚年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作为安全守护者,“洋洋”的巡视功能构筑起长者的安全防线。按照设定,它每半小时便会完成一次全区域巡查,搭载的视觉识别系统能精准捕捉跌倒等异常情况。在一次模拟测试中,当工作人员假装摔倒昏迷时,“洋洋”立即触发警报,同时向生活管家的终端发送含具体位置的预警信息,整个响应过程不超过10秒。
作为健康提醒员,“洋洋”将精细化照护落到实处。“现在是10点36分,别忘记吃降压药”的定时提醒,成为慢性病长者的“贴身闹钟”。其背后联动的毫米波雷达传感器等设备,更实现了“无感监测”——在卫生间、卧室等私密空间,无需佩戴任何设备,系统就能精准追踪长者状态,一旦发生意外立即发出报警。
深度融合
“温江造”机器人迎来广阔舞台
“洋洋”的贴心服务,源于一套“场景反馈-技术迭代”的闭环体系。在区科学技术局的“牵线搭桥”下,太保家园成都国际颐养社区与中科源码建立了独特的“需求直达”机制,由颐养社区收集的每一条建议都会直接送达工程师的实验室。
“长者希望聊天更有‘人情味’,我们就优化AI学习算法;大家提出信息检索要更精准,我们立刻升级抓取功能。”中科源码生态事业部部长徐爱林透露,首批3台“洋洋”落地后,研发团队已根据反馈完成多轮升级,预计后期批量交付后,将实现一对一专属服务。这种“一线需求驱动研发”的模式,让技术创新始终贴合养老实际。
太保家园的智慧康养生态也为智慧化康养产品提供了多元化的应用场景,这里不仅有“洋洋”这样的移动设备,更部署了智能手环、床垫传感器等12类终端,构建起全方位物联网感知网络。
我们通过与科技型企业、高校的深度合作,让科技赋能智慧化康养带来更多可能,真正实现‘科技+服务’的深度融合。
——太保家园成都国际颐养社区
总经理 江挺
“越来越多的养老机构布局智慧化康养设施设备,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支撑产品研发和应用的场景。”徐爱林说,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中科源码还首发了两款重磅新品——“源码二号”智能康养具身人形机器人与“安仔”智能康养伴侣机器人首发亮相,为智慧化康养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温江造”产品。
当前,温江正加快建设成都银发经济核心区,着力打造“中国高端旅居康养目的地”,这为康养机器人的场景化应用提供了广阔舞台,“我们将立足温江,聚焦长者需求,深耕创新研发和转化应用,推动更多‘温江造’康养机器人走向广阔市场。”徐爱林说道。

记者:黄艳 何仁文
编辑:刘娜
审核:吴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