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 正文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现身温江→

来源:温江融媒 2025年09月29日 17:01


“太令人惊喜了!”


9月28日上午,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生态产业研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曾珍与研究室成员一行,带着刚刚获批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采集许可证》,前往温江千禧河畔B区居民小区。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对一处新发现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水蕨,开展科学采集工作。



“看,这就是水蕨。”走到小区一栋住宅楼下,研究室博士王保新很快找到了事先标记的水蕨生长点。几根小木棍插在一片绿意盎然的草坪中,他轻轻拨开旁边的草丛,一丛鲜绿的水蕨映入眼帘。


了解更多

水蕨是凤尾蕨科水蕨属植物,水蕨属植物均为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中国红色名录中为VU(易危)物种,一般生长在池沼、水田或水沟的淤泥中,有时漂浮于深水面上。


水蕨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王保新向记者回溯了这次发现的缘起

“两个月前,一位居住在本小区的植物爱好者偶然发现了它。她将此发现告诉了我,我们过来后比照图片发现确实很像,随即上报区农业农村局和成都市自然保护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并经由中心邀请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所的张远彬研究员前来进行专业鉴定。”经确认,该植株确系水蕨,也属于成都地区的极小种群植物。更重要的是,这也是文献记载以来成都区域内首次发现其活体植株,意义非凡。



鉴定确认后,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生态产业研究室立即与该小区物业沟通,暂停了该区域的草坪修剪和药物喷洒作业。“太意外了,没想到我们小区居然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小区物业客服经理陈珊珊介绍,在收到消息后,他们不仅用木棍标记位置以防误伤,还安排了专人加强日常巡护,定期清理周边杂草,并在天气炎热时适量浇水,实施了细致入微的保护措施。


水蕨的存在就像一位‘环境监测员’,它是一种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的植物,通常生长在水质清洁、土壤湿润无污染、空气湿度适宜的环境中,它的自然出现,也表明了这个区域具备优良的水质、健康的土壤和稳定的微气候。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林业研究所

生态产业研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 曾珍


当天上午,顺利完成采集后,20株珍贵的水蕨被带回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曾珍透露了接下来的计划,“我们将立即着手开展人工培育研究,尝试在不同的土壤和光照环境下进行扩繁,目标是成功培育出更多个体,扩大其种群数量。未来若成功建立稳定种群,可考虑将部分植株回归龙门山自然栖息地;同时,也将向相关主管部门申请,以此为契机开展水蕨种质资源调查,彻底摸清水蕨在温江及成都地区的分布情况。”她说,水蕨在温江的发现是一个重要线索,预示着成都其他区域可能也存在水蕨,后续相关调查非常必要。



从市民的偶然发现,到物业的快速响应,再到专家的科学介入,这条环环相扣的保护链得以顺利延展,也离不开温江区农业农村局的统筹协调与积极推动。正是在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社区物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下,水蕨脆弱而珍贵的生命得以被科学守护,也为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留下了一份关于和谐、共建与希望的生动注脚。

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的水蕨出现在温江

像一面镜子折射出

温江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成效

也映照出温江在生态环境建设

特别是水域治理和绿地保护方面

取得的积极成效


微信图片_20221125112814.jpg

记者:刘嘉仪 郑希

编辑:刘娜

审核:高舒婷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