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永宁:抢抓农时种蒜忙
金秋时节,永宁街道八角社区的田间地头弥漫着浓浓的蒜香,村民们在忙完水稻收割后,抢抓农时种大蒜,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9月26日一大早,大蒜种植户尹建就组织了几十名村民栽种大蒜,他们坐在小板凳上,身旁放着装有蒜种的小桶,动作娴熟地把蒜种插入土壤,一粒粒蒜瓣均匀地“立”在了土壤里。一旁就是刚栽完的蒜田,一粒粒、一行行大蒜整齐躺着,等待覆盖稻草。

尹建介绍,眼前这片田有30多亩,栽种完成后要晾一段时间再将田边的稻草覆盖上,“现在每天组织了60余人栽蒜。”尹建表示,明年将上线改良的机械来播种大蒜,进一步缩减成本、提高播种效率。
温江已发展“稻蒜轮作”多年,每年蒜农会在水稻收割后对稻田进行翻耕晾晒并施有机肥,选择晴好的天气播种。在田间采访时,不少使用机械播种的蒜农告诉记者,今年播种时间较往年延迟,这是因为9月中旬以来雨水较多,导致土壤湿润,不便于机械播种。

“等到土壤稍微晾干点,我们就下地了。”今年,大蒜种植户陈刚计划栽种大蒜140余亩,为了抢抓农时在国庆节前完成大蒜栽种,他选择了“机械栽种+人工栽种”相结合的方式。几名村民正推着大蒜播种机缓缓压过土块,留下一排排整齐的大蒜,另一边机械难以播种的角落,则由10多名村民进行人工栽种。
“除了自己农场已有的两台大蒜播种机外,还另外租了一台。”陈刚告诉记者,3台大蒜播种机一天可以栽种30多亩地,每亩地可节约成本约700元。
温江大蒜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近年来,温江围绕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以稻蒜轮作为依托,积极推广“一年多季”“一田多收”“一业多效”发展模式,全力打造粮经复合产业新样板,持续促进粮油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记者:刘嘉仪 郑希
编辑:小米
审核:陈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