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心事”变“顺心事”,温江创塑“亲邻茶铺”治理品牌汇民意解民忧
“上茶!”一张桌、两壶茶、三五人,便将生活中的“烦心事”聊成了“顺心事”。
在温江,一间间茶香四溢的“亲邻茶铺”,散发着基层治理的温度。温江创塑“亲邻茶铺”暨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品牌,持续倾听群众呼声、征集群众建议、梳理民生诉求,将“温江一家亲”理念不断融入城市治理脉络,激活“城市细胞”,创新基层治理。

天府街道学府社区的共享菜园里,绿油油的葱蒜长势喜人,居民们闲暇时在此劳作,乐在其中。而眼前的共享菜园,此前却是一片闲置的荒地,不仅存在安全卫生隐患,还影响居民居住体验。
转变始于学府社区“亲邻茶铺”里的龙门阵。
“不如开垦出来种点菜,自己种吃起来放心,看着也舒心。”学府社区几名居民喝茶时的提议,被志愿者记录上报,很快便得到社区的积极响应。通过社区统筹、居民参与,共同清理、规划、种植,昔日的荒地变成了一片小而美的共享菜园。

“真没想到喝茶还能‘喝’出民生改善来,小区环境变好了,大家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也更高了。”学府社区居民刘大爷说。
在“亲邻茶铺”,小到垃圾清理、大到空间改造,大家都能畅所欲言。“很多居民平时‘不方便开口’或‘不知该找谁反映’的建议,在这里你一言我一语,就自然说了出来。”学府社区负责人袁洪刚说。

据了解,学府社区依托党建引领“微网实格”治理体系,以茶为媒,通过“居民反映问题—志愿者快速响应—社区及时处理”闭环机制,扎实推动建议成果转化,既解决了基层治理难题,更在“一茶一议”过程中有效回应群众关切。
寿安镇天星村以“村民议事厅”化解纠纷、推动乡村治理;涌泉街道清泉社区以“戎光茶铺”为依托,打造“24小时小哥驿站”;公平街道长安路社区借助茶铺协商破解老旧院落改造难题……随着“亲邻茶铺”融入群众生活日常,越来越多的“民意清单”变成了“幸福账单”。
近年来,温江系统整合党群服务阵地、群众工作之家、社区美空间等资源,结合四川盖碗茶与“龙门阵”文化,构建区、镇街、村(社区)三级“亲邻茶铺”站点体系,织密了民生建议的征集网络,打通了建议征集的“最后一公里”。据统计,以“亲邻茶铺”为载体,温江已开展线上线下各类征集活动120余场,组建“特邀建议人”队伍110余人,成功推动1200余条民生建议落地转化。

如今,群众利用空闲时间聚在“亲邻茶铺”喝茶聊天,不经意间聊出的“家长里短”,成为收集民意、创新治理、回应民生的有效渠道。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入开展“亲邻家园”营建,持续深化“亲邻茶铺”暨人民建议征集品牌,不断探索和创新服务模式,激发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让更多治理难点转化为发展亮点,营造更加浓厚的“温江一家亲”氛围,进一步增强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记者:喻小芬 杨茜睿
编辑:小米
审核:陈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