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如何养生?温江医生来支招
立秋,作为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在这个季节交替的时期,如何才能健康入秋?近日,记者采访了公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治中医师、全科医师、中医科科长王静,她结合《黄帝内经》,从饮食、起居、穴位等方面为大家提供了健康入秋的秘诀,帮助大家让身体跟上季节的节奏,实现 “使志安宁”“使秋气平”“使肺气清”。
饮食调养:敛肺生津是关键
“立秋饮食讲究‘少辛增酸’,同时要兼顾润燥。”王静表示,在增酸敛肺方面,西红柿、苹果、山楂等酸性食物能够帮助肺气收敛,抵挡秋燥对身体的侵袭;而在润燥生津上,银耳百合汤、梨汤、芝麻都是不错的选择,能有效缓解秋季干燥带来的不适。
此外,立秋后脾胃功能会逐渐减弱,因此要忌贪寒凉,冰饮和凉菜要尽量少吃。相反,多吃南瓜、山药等温性食物更适合这个时节,有助于保护脾胃功能。
起居调摄:保障充沛精力
“在起居方面,要做到早睡早起。”王静说,秋季宜 “早卧早起”,每天保证 7-8 小时的睡眠时间,这样既能收敛阳气,又能让肺气得到舒展。
清晨时分,不妨试试腹式呼吸法,吸气时鼓腹,呼气时收腹,每次坚持 10 分钟,对于缓解秋乏有着显著的效果。同时,立秋后早晚温差逐渐增大,夜间睡觉要注意盖好腹部和脚部,避免受凉。
另外,为了防止秋燥伤鼻喉,室内要保持 40%-60% 的湿度,在干燥的天气里外出时,戴上口罩能有效保护鼻喉。
穴位保健:助力提升免疫力
王静坦言,常按三阴交和太渊穴,每次5—10分钟,能够起到润肺、缓解秋燥的作用。
对于体质偏寒的人来说,每周艾灸2—3次足三里、关元穴,可增强免疫力,有效预防感冒。
这些问题需当心
秋燥感冒常常伴有咽干咳嗽的症状,建议平时要多喝温水,用菊花、麦冬泡水喝也能起到不错的缓解效果。
针对皮肤干燥瘙痒的问题,王静提醒道,要减少洗澡次数,洗澡时水温不要太高,洗完后及时涂抹保湿霜,同时多吃胡萝卜、菠菜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助于改善皮肤状况。
立秋养生的关键在于顺应“收敛”的节奏,通过润燥敛阳、积蓄精气。
记者:杨柳
编辑:小米
审核:陈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