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社区30载,他用仁心妙术守护万家“齿间”幸福
在温江区柳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起口腔科的王明辉医生,居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王医生看牙,技术好,人更好!”
2024年,该中心口腔科门诊量超过2万人次,王明辉个人门诊量超过1万人次,单日门诊人次超过40人次 ——这些沉甸甸的数字,正是他扎根基层30余年最有力的见证。王明辉用一双妙手和一颗仁心,解除了万千患者的牙痛之苦,更用温暖和真诚,在社区里书写了一段段跨越岁月的“齿”间缘分。
王明辉的诊室常常充满笑声,面对紧张的病人,他总能用幽默化解焦虑。而真正让患者信赖的,是他30多年磨砺出的“硬核”技术,这是他服务基层、守护百姓口腔健康的根基。王明辉曾经有一名患者李婆婆,一副不合适的全口假牙让她面容苍老、食不下咽,一度沉默寡言。面对李婆婆的 “难言之隐”,王明辉没有急于动手,而是先像哄孩子一样安抚好老人的情绪。接着,凭借丰富的经验,他精准 “解码” 问题所在:印模不准、咬合错乱、排列不当,每一个都是影响假牙舒适度和美观的关键技术点。
为了解决李婆婆的问题,王明辉亮出了真功夫:“精”在毫厘,用先进取模技术反复调试,确保假牙基底与口腔组织完美贴合。“准”在平衡,借助专业仪器重建咬合关系,让咀嚼力传导均匀舒适。“美”在个性,结合面部美学和个人特点,精心排列义齿,恢复自然饱满的面容。
当李婆婆戴上调试好的假牙后,花生米嚼得香了,骨头啃得动了,笑容也自信地绽放了!这背后,是王明辉在牙体牙髓治疗、疑难拔牙、美学修复等领域的深厚功力。面对病患,他总是能精准判断,制定个性化方案,用技术为患者重塑健康与自信的笑容。
精湛技术是基础,而王明辉用真诚建立起的医患信任,同样令人动容。都江堰的范女士一家,就是又一段跨越十七年“齿”间缘分的生动写照。
“17年前我还是卫校学生,牙疼得不行,是王医生救了我的牙,也安抚了我的心。” 范女士回忆道。那次,王医生不仅准确诊断出牙龈坏死,制定根管治疗方案保住了她的真牙,更用耐心和专业消除了她的恐惧。从此,范女士一家八口的牙齿问题,都放心地交给了王明辉,这份托付跨越了地域和漫长岁月。
这份如“牙釉质”般坚固信任的维持,离不开王明辉超乎寻常的敬业与贴心。
范女士多次下班后从都江堰赶来,总能看到王明辉还在坚守岗位。他总是笑着说:“年轻人工作忙,医生就是为你们服务的。”这背后,是日复一日惊人的工作量支撑起的便利。
这十七年的时光,见证了王明辉用精湛的“仁心妙术”和日积月累的真诚关怀,将普通的医患关系打磨成社区居民心中值得托付的“家人”关系。
王明辉会在患者紧张时讲笑话缓解情绪,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在病历本上,只为患者能随时找到他;为了保住患者的每一颗牙,他总是不遗余力,倾尽所能。
王明辉常说:“精进口腔诊疗技术,是医生的本分。而关注患者的需求和困境,耐心地一块块‘搭建’信任同样重要。医患关系有时候就像搭积木。”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王明辉扎根基层30余载的成功密码。
这份在方寸诊室间沉淀的技术与信任,闪耀着温暖的光芒。这份源自基层、回馈基层的双向奔赴,正是“扎根奉献、服务百姓”精神最深刻、最动人的诠释。
记者:杨柳
编辑:小米
审核:陈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