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找‘娘家’” 工作指引 为新就业群体筑起温暖港湾
“你好,我刚送完高峰单,中午快 1 点了,社区食堂还有饭吗?”
“有,快来,饭菜还热着呢!” 在成都市温江区清泉社区,这样温暖的对话每日都在上演,而这正是温江区创新服务新就业群体的生动缩影。
外卖员、快递员等工作节奏快、流动性强,“就餐时间不规律、高峰期就餐难”是他们普遍面临的困扰。清泉社区网格员肖安容作为新就业群体的“娘家人”,敏锐捕捉到这一痛点,迅速行动。她积极协调社区助餐食堂,推出“小哥友好食堂”暖心服务:外卖员、快递员在下午1点前抵达食堂,每餐即可享受2元的专属优惠。
为避免粮食浪费,社区工作人员专门建立了微信群。饭点之后,一旦食堂有富余餐食,便及时在群内通知,邀请附近骑手免费领取。社区负责人表示:“这既不让大家跑空,也不让粮食浪费,一举两得!”这份贴心关怀,让“小哥友好食堂”成为骑手们争相称赞的“娘家小灶”。
“小哥友好食堂”仅是温江区“有事找‘娘家’”工作品牌建设的冰山一角。为切实做好新就业群体诉求解决,温江区首创“有事找‘娘家’”工作指引,明确行业主管部门与属地镇街、村(社区)为新就业群体的“双娘家”。属地镇(街道)、村(社区)负责将新就业群体纳入网格服务,收集并解决网格内的诉求;行业主管部门则聚焦跨部门以及与平台企业沟通等诉求,多方联动为新就业群体送上暖心服务。
在“有事找‘娘家’”工作指引下,温江区的“娘家人”们积极作为,聚焦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精准发力。联合交通部门,在小区周边合理规划网约车司机临时停靠点与休息区;协调物业部门,推动出台尊重外卖骑手的物业人员公约;携手工会,开展“送清凉”等慰问活动;整合社区医院、中医馆资源,为新就业群体提供集体义诊…… 一系列务实举措,让关怀真正落到实处。
“娘家人”的服务不仅局限于解决基本难题,还积极回应新就业群体的 “特殊” 诉求。6 月 6 日,德通桥社区“娘家人”网格员王娟收到一条特殊消息:“你好,我是社区的一名外卖员,想咨询一下如何参加高考护考志愿服务。”社区党委迅速响应,以社区名义组建“骑手护考队”,邀请骑手们参与志愿服务。这一行动,不仅满足了骑手回馈社会的心愿,更实现了服务与融入的 “双向奔赴”,让新就业群体在奉献中提升了获得感和满足感。
温江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温江区将持续深化“有事找‘娘家’”品牌建设,积极探索关爱凝聚新就业群体的新路径,以更精准、更便捷、更温暖的“娘家”服务,让新就业群体在温江安心奔跑、舒心生活,真正融入城市发展,共享“温江温度”。
记者:杨柳
编辑:小米
审核:陈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