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温江这一创新探索获评全国新课标教学改革典型案例
近日,教育部主管的《中国教育报》公布“落实义务教育新课标教学改革典型案例”名单,全国120份实践案例入选。

其中
温江区科创中学校
《三大情境中的学科整合艺术:
初中阶段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科创探索》
案例入选
这也是四川省唯一获评的
跨学科综合典型案例
据了解,该案例呈现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科创探索模式,以综合性、实践性、反思性为标志,厘清了学校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可借鉴、可复制、可操作的实践做法,对核心素养时代的学校课程与教学变革具有示范意义。
学什么?
创设三大情境实现
“从单学科跨向多学科”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养成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在“从单学科跨向多学科”的“学什么”问题上,温江区科创中学校以PISA科学素养测评框架为依据,在个人、社会和全球三大情境中寻找学科知识的交叉点,实现了不同学科课程内容的结构性整合。
个人情境下的学习主题,指从学生已有的个人兴趣出发确定合适的学习主题,创设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个人情境,使其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和探究学习内容。社会情境下的学习主题则与当前社会问题、地方社会特点和社会发展趋势密切相关,教师以社会热点问题引入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置身于现实社会思考相关问题。
——温江区科创中学校课程中心主任 王丹艺
此外,全球情境下的学习主题则基于对现实世界问题的深刻理解,指向全球背景下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或议题,如环境变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科技伦理等,并以此作为学科知识的交叉点。
从学科知识走向学生生活、真实社会再到全球矛盾,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以三种情境让学生从学校跨向世界,再借助驱动性任务把对世界的关心、理解与探寻传递给学生,以实现学校人文生活者、创新实践者和未来领导者的育人目标。
怎么学?
创新任务链驱动的
“主学科+辅学科”合作方式
在创设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情境后,如何设计任务链条,如何高效推进跨学科学习?
温江区科创中学校以“任务链驱动的‘主学科+辅学科’合作式问题解决”为核心,形成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流程,为学生提供全过程的学习支持体系。

首先将统领性任务拆分为层次进阶的子任务链条,与活动逐层分解完成,分解的子任务与活动也依循一定的层次进阶,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关注对概念与技能的回忆与复述走向基于情境的策略性思考、推理与创造性应用。具体的链接方式需要依据学习情境与任务特征而定,可以是情境的扩大、学科的辐射或问题的进阶等。
——温江区科创中学校课程中心主任 王丹艺

“主学科+辅学科”既是跨学科主题学习内容结构的组织思路,也是跨学科主题学习任务解决的合作方式。据了解,主学科往往依据学习主题而定,能够为主题学习内容定向,在统领性任务下覆盖绝大多数的子任务。相比之下,辅学科往往是相对于主学科而言,更多地提供工具与方法性支持的学科。
如何开展?
构建长短课结合的
“人人出彩”跨学科课程超市
何时安排跨学科主题学习以及如何上出有学校特色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
为此,温江区科创中学校构建了以长短课结合的“人人出彩”跨学科课程超市,供学生自主选择。

温江区科创中学围绕人文生活者、创新实践者和未来领导者的育人目标,在每一个目标领域下选择不同的学习情境以及统领性任务,确定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学科类型、内容结构及实施方式,形成了包括27门课程的课程超市。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跨学科课程只限定了可选学生数,没有限定可选年级,不同年级的学生能够基于差异化的学科背景及知识背景,共同实现更纵深的跨学科主题学习。



跨学科主题学习模式,以综合性、实践性、反思性为标志,实现了跨学科主题学习‘一生一课表,一人一目标’。
——温江区科创中学校教学负责人 蔡辉儒

“温江区科创中学校的这一典型案例,为跨学科主题学习作出了有益探索。”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鼓励各学校互学互鉴、共同提高,持续擦亮“品质教育”民生品牌。
记者:简雪艳 彭月
编辑:彭棣 李林波
审核:高舒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