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珍菇住进温江“智慧舱”:7天上市,年产5万余斤!
一间30多平方米的舱
达产后秀珍菇实现月产4200斤
年产值约30余万元
不仅产量高还智能

近日
记者来到温江公平街道分水惠和村的
食用菌智慧舱项目
只见两个智慧舱的种植架上
整齐摆放着一层层菌包
灯光照射下
一朵朵秀珍菇生长旺盛

据悉
该项目是温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企业
四川农大科源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
四川农业大学
联合打造的
“食用菌研发与成果转化项目”
旨在形成一套食用菌栽培的智能化设备
一套标准化种植技术
一批有竞争力的食用菌产品
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

“一个舱里达产后一次可摆放2000个菌包,从放进来到采收,只需7天。”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副教授蒋素容是食用菌方面的专家,在食用菌领域深耕30多年,她告诉记者,通过智能化设备调节,可以确保每一个菌包秀珍菇的产量在7两左右,并且秀珍菇品质达到均衡。
这是如何实现的?答案就藏在舱本身。智慧舱使用聚氨酯板建成,装有温控、湿控、光控等智控设备,调控秀珍菇生长环境。“食用菌的生长对环境很挑剔,通过控光、控湿、控温甚至控制二氧化碳浓度,把舱内调节到秀珍菇最适宜生长的环境,培育出高品质的秀珍菇。”蒋素容以温度为例,菌丝生长的温度需控制在25℃-27℃,菌包进舱后就需立即调高温度,出菇的过程又需降低温度。

智慧舱不受季节影响,可全年生产,经济效益如何呢?四川农大科源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袁斌算了一笔账:一个智慧舱大约30多平方米,每月可放6000包,月产4200斤,年产值约30万元。
“简单来说,智慧舱就像一个缩小版智能工厂,不受地理环境限制,家门口就能用,除了秀珍菇,金耳、灰树花、海鲜菇、杏鲍菇、鹿茸菇、金针菇等食用菌都能种植,经济效益高。”袁斌介绍,企业自入驻农高创新中心一期以来,围绕温江现代都市农业聚优培强,加大与高校合作力度,深入推进高校科研成果就地转移转化,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到乡村去,让更多农户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值得一提的是,只需7天就出菇上市的秀珍菇菌包主要有粉碎的秸秆、玉米秆、玉米芯等农作物,在无法为食用菌菌丝提供营养后,又可用作有机肥,实现生态循环,助力现代都市农业绿色发展。
记者:刘嘉仪 彭月
摄影:何畔
编辑:杜儿
审核:高舒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