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爱耳日丨伤耳朵的这些习惯,你可能每天都在做
3月3日是国际爱耳日,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发布听力报告,目前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听力受损,听力损失影响全球超过15亿人。
八一康复中心视听康复科医生陈香利提醒,内耳毛细胞无法再生,噪声对听力的伤害不可逆,对于耳朵的保护一定要提到日程!
听力受损主要表现在听力下降,早期可能表现为高频听力损失,逐渐发展为对所有频率的声音都听不清;耳鸣,耳朵里出现嗡嗡声、嘶嘶声等异常声音,严重时影响日常生活,甚至产生焦虑;听觉过敏,对正常环境声音变得异常敏感,甚至感到不适或疼痛。陈香利医生提醒,出现以上任一问题,都建议到医院进一步诊断。

1.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如KTV、夜店、工地等,会损伤耳蜗毛细胞,导致噪声性耳聋。
2.频繁掏耳:耳屎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黏附异物、防止感染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无需刻意清洁耳朵,耳屎会随着咀嚼、张口等动作自行排出。如耳屎过多,影响听力或引起不适,建议到医院就诊。
3.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时间戴耳机、用力擤鼻涕、抽烟、喝酒等。
4.不及时治疗中耳炎、耳硬化症等耳部疾病也会导致听力下降。
5.使用药物不当:某些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具有耳毒性,会导致耳聋。

1.使用耳机遵循“60-60”原则: 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使用时间不超过60分钟,优先选择头戴式耳机或降噪耳机,避免在嘈杂环境中使用耳机。
2.尽量减少在嘈杂环境中的停留时间,在嘈杂环境中佩戴耳塞、耳罩等防护装备。
3.预防耳部疾病: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耳朵进水,积极治疗感冒、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4.谨慎使用耳毒性药物:在使用耳毒性药物前,应咨询医生,并严格遵医嘱用药。
5.定期检查听力:在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员应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及早发现听力损伤。
6.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保护听力。
7.正确清洁耳朵:日常耳部清洁只需用湿润的毛巾轻轻擦拭外耳道口即可。切勿频繁掏耳,使用不恰当的工具如棉签、发卡、指甲等硬物掏耳。

1.高频声音辨别:找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打开手机音频软件,搜索一段频率在8000赫兹左右的高频纯音音频。 正常音量播放音频,看自己能否清晰听到声音,如果感觉声音很微弱甚至听不到,可能提示高频听力存在一定问题。
2.低频声音辨别:同样在安静环境下,播放一段频率在250赫兹左右的低频纯音音频。认真倾听,判断自己是否能准确捕捉到这个低频声音,若听感模糊或者难以察觉,可能低频听力有状况。
3.言语理解测试:请身边的人以正常语速、音量念一段短文(字数大概100 - 200字),距离保持在2 - 3米左右。听完后,试着复述听到的内容,看看自己理解和复述的准确率如何,如果遗漏较多内容或者理解偏差大,那听力理解方面或许值得关注。
记者:杨柳
编辑:小米
审核:陈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