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 正文

通关提速30%!温江精准服务企业刷新“自贸速度”

来源:温江融媒 2025年02月28日 19:41


快到不可思议!没想到比原计划提前了这么多。


近日

位于成都温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企业

——成都赛拉诺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赛拉诺”)

生产总监叶勇

收到一份“紧急快递”后非常激动




图片


心脏瓣膜产品的关键原材料是牛心包膜。这份“紧急快递”中,装着100片来自澳大利亚的牛心包膜,从澳大利亚屠宰场运抵温江企业的“仓库”,仅用了61小时40分钟。




这是温江务实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与各级海关部门共同打造良好通关环境

抓好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

协同改革先行区建设

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生根

助力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口岸+目的地”联合查验

助力企业通关效率提升30%

2月27日凌晨4点,一架来自澳大利亚、搭载100片新鲜牛心包膜的航班降落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国际供应链接力赛由此开启。


这批牛心包膜是赛拉诺研发的全球首款非金属支架瓣膜产品——Silara®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的关键原材料。经过提前申报程序,这批牛心包膜在当天14:30贴上海关监管封条并提离,经过全程冷链运输于当天16:00到达企业。早已在企业等候的锦城海关和天府机场海关立即联合开展“口岸+目的地”查验和抽样检测。


图片


当天17:00,企业研发人员开始对牛心包膜进行化学交联、抗钙化、病毒去除等核心工艺处理。至此,从澳大利亚屠宰场采集台到企业实验室操作台仅用了61小时40分。


打造新鲜牛心包膜的自主供应链,可以为赛拉诺降低供应链成本,提升临床试验和研发效率,不断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但进口新鲜牛心包膜并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情,问题的关键在于极为严苛的时效性。为了保证生物活性和组织完整度,进口牛心包膜必须在72小时内运抵企业进行化学处理,否则就会报废。”叶勇坦言,这是赛拉诺第二次尝试直接从澳大利亚进口新鲜牛心包膜,相较于今年2月初企业自行尝试,通关效率提升约30%,节省了大量的供应链成本。

图片



通关效率的大幅提升

得益于区商务局与锦城海关深化关地协同

共同对上争取成都海关支持

协同为赛拉诺定制的个性化检疫方案


“新鲜的牛心包膜不仅需从澳大利亚空运至成都,而且还需要口岸查验、目的地查验、抽样检测等海关流程,如何配合海关监管,让牛心包膜在‘管得住’的前提下‘跑得快’,成了我们最希望解决的问题。”

叶勇表示,温江通关的高效便利给了企业自主建立供应链的信心和决心,“今年,我们计划新增进口8个批次。”


高效回应企业诉求

打通企业直接进口原材料的关键环节

作为扎根温江8年的创新型医疗器械企业,赛拉诺构建了“全球技术孵化——中国智造转化”的中美双核研发体系——美国加州Silara Medtech Inc.专注前沿技术攻关,温江总部承担产品应用开发与商业化落地。


图片


赛拉诺拳头产品Silara®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具有100%可重新定位回收、非金属设计、无需快速起搏等特点,已获得“国际先进”科技成果认定,将为主动脉瓣狭窄(AS)和主动脉瓣反流(AR)的高危患者提供治疗新选择。

区商务局在深入外贸种子企业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时了解到,由于研发生产需要,赛拉诺有频繁进口牛心包膜用于产品研发生产的需求,一般以“澳大利亚采集、美国化学处理、空运回国”的供应链模式进口,但面临“采购周期长、成本高、报废率高”的难题。


随着澳大利亚直飞成都的航班增多,企业直航运输进口新鲜牛心包膜用于瓣膜产品临床试验具备了潜在可行性。但新鲜牛心包膜有效期极短,除开必备的境内外运输、报关流程,提升现场查验和抽样检测效率成为彻底打通牛心包膜直接进口通道的关键。


“直接进口新鲜牛心包膜需要经过口岸和目的地查验,而口岸查验和目的地查验分属不同属地海关,这种跨部门、跨区域的协作能实现吗?”赛拉诺对初次试水充满担忧。

图片

面对通关时效难以保证的难题,区商务局赓即联合属地海关锦城海关共同优化服务、拿出解决方案,积极对上争取成都海关动植食处、卫检处等相关处室支持,指导企业申请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特殊物品进境审批,在综合考量企业生物安全防控能力、研发用途、合规进出口记录等因素后,为其定制了个性化通关检疫方案——合并口岸查验和目的地查验环节,推动天府机场海关与锦城海关协同监管,通过提前申报程序,在牛心包膜抵达企业后立即安排人员查验取样,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

“本来我们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没想到真的成了!”叶勇感慨道,“区商务局、成都海关为企业提供的精准服务,解决了企业研发生产的大难题,让我们更专心、更安心、更放心地开展研发生产,加速推出更多‘温江造’产品。”


联动改革创新

系列改革成果提升温江企业通关便利

赛拉诺牛心包膜进口成功,只是温江区与属地海关深化关地协作、向直属海关持续对上争取的一个缩影。长期以来,温江区携手锦城海关、成都海关围绕“关关协同”“关地协同”在全省率先探索了一系列跨区域、跨部门联动机制,在提升通关便利服务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图片



2019年,针对细胞、病毒等研发物品“进口难、进口慢、进不来”等问题,在全省首创“关地协同”监管模式;


2023年,针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样本进口审批时效不一的问题,在全省率先探索“跨关区联合风评模式”;


2023年,针对打通兼具成本与时效优势的种苗进口通路,率先在全省探索附条件提离便利化措施,抢抓天府国际机场口岸申报进境植物种苗指定监管场地的历史机遇,花木(农产品)进出口园区作为天府国际机场进境植物指定监管隔离场所获海关总署批复并正式投用,大大增强成都乃至四川的种苗(种球)空运集散功能;


2024年,“跨关区联合风评模式”实现再升级,首次以线上形式召开进口特殊物品跨关区联合风评会议,快速响应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项目适应症、国别地区扩展后对大量试验样本的通关便利诉求;


2025年,附条件提离正在加快落地,关、地、企共同探索的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生物制品进出境流程逐步实现常态化运转,新鲜牛心包膜“天府机场进、温江企业用”的进口通道便利度大幅提升。


接下来,温江还将协同锦城海关构建“地方职能部门问题收集、属地关区联动处置”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持续争取成都海关支持,用好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建设机遇,探索更多通关便利的创新举措,为更多正在融入全球研发链、价值链的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通关环境,用实绩实效和企业满意度检验改革成果。



微信图片_20221125112814.jpg

记者:黄艳

编辑:杨雅洁 钟诚

审核:高舒婷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