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举多得!温江探索“老幼共托”新模式→
“一老一幼”是大多数家庭的主要关切
温江柳城街道
着力探索“老幼共托”新模式
鱼凫路社区黑籽儿普惠老幼融合园
于今年2月投运
一站式解决
居民养老、幼儿托育问题
让“朝阳无忧、夕阳无虑”
●
●
●
模式创新 服务融合
循着欢声笑语,记者步入位于鱼凫路社区白马庙街49号黑籽儿普惠老幼融合园,一群老人正拿着毛笔练字,孩子们则拿着水彩笔,循着爷爷奶奶的模样涂画着,一派其乐融融景象。
目前,托老照护单元可容纳20位长者日间托管,婴幼儿托育单元可满足40名幼儿托育。通过智能化管理系统与适老化、适幼化的空间设计,既保障不同群体的照护专业性,又创造跨代际互动场景,打造“家门口的全龄友好社区服务”。
老有所养 幼有所育
“2023年我们就在思考谋划如何将老年人日托服务和婴幼儿托育相结合,而这个想法与四川黑籽儿教育不谋而合。”鱼凫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武秉春告诉记者,黑籽儿教育是专业做婴幼儿早教托育的机构,如今在运营托育的基础上增加养老服务,吸纳专业的养老服务人才,转型做“老幼共托”。
牟笑苇表示,在同一个屋檐下实现“朝阳”和“夕阳”双龄共养,托幼与托老不能只是简单的“相加”,需要各方多策并举,才能获得良性发展。首先,托育所转型为“老幼共托”机构之前,需要对场地、设施等进行改造和提升,从老幼人群各自的行为特点和需求出发,合理设计功能空间,充分考虑双方的使用时段,并积极组织老幼共融的兴趣活动。
更值得一提的是,老幼双方在互动中可为彼此提供情绪价值:老人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做手工,孩子的欢声笑语可以帮助老人减少消极情绪,促进身体健康;老人的丰富阅历也有助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代际间的知识共享、情感交融与文化传承,将成为孩子内心的强大力量。
集体资产入股 保障公益普惠
普惠性是融合园的一大特色。据了解,融合园服务时段为8:30——17:30,为了实现普惠性,鱼凫路社区也做了很多努力。武秉春说:“按照‘公益普惠+市场化’打造逻辑,在服务场地紧张的情况下,我们将属于社区的集体经济铺面腾退出来供融合园使用,社区联合社投入近百万元入股经营,并邀请一名居委会委员常态化监督指导融合园的运营,确保融合园兼具高品质与普惠性。”
鱼凫路社区积极探索“老幼共托”模式,既有助于促进资源共享,实现养老、托育在居住空间、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有机结合,也可以破解双职工家庭“上有老下有小”的后顾之忧。
记者:杨柳 喻小芬
编辑:彭棣 钟诚
审核:高舒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