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 正文

转化产品400+!温江这个平台让“土方子”变成“金招牌”→

来源:温江融媒 2025年02月20日 14:09

图片


科技创新成果只有及时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才能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然而,当前大健康产业科技成果转化还存在一定的供需“困局”——市场端缺乏研发能力、握不住需求,科研端缺乏产业化经验、够不着市场,产研“最后一公里”往往卡在取证、生产、销售等专业断层。




如何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温江

转得更快、转得更多、转得更好

温江持续加强科技创新赋能

深化校地企合作

着力打通产学研用“最后一公里”


图片

坐落于温江电子科大科创谷三医创新中心的西南民族医药科技成果研发转化平台,正是温江深化校地企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创新转化的生动实践。据了解,该平台合作伙伴涵盖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多领域,已转化400余款大健康产品



全链护航

助力研发企业“轻装上阵”


由四川伊五一实药业有限公司、西南民族大学共同建设的西南民族医药科技成果研发转化平台,依托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高校的科技创新和资源优势,打造集民族医药成果研发、标准制定、制剂转化、产品取证与委托生产、市场销售资源对接为一体的实用型平台,助力民族医药研发成果快速转化为大健康产品。


民族医药指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西南民族医药科技成果研发转化平台突破传统以论文、专利论英雄的局限,从市场需求、转化周期、生产费用等多维度科学评估成果价值,整合产品研发机构、转化机构、生产机构三方资源,为民族医药相关单位或个人提供“从研究立项到市场销售”的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帮助研发企业“轻装上阵”。


图片  
图片  


“我们免费提供产品开发前的全套咨询服务,也就是说客户不用花一分钱,就雇佣到平均拥有15年以上从业经验的10人专业成果开发与转化团队。平台还首创‘最小量产’模式,支持以‘1瓶起订’的灵活生产方式,最大程度降低企业成本。”


——西南民族医药科技成果研发转化平台主任

杨昭武


专业服务

推动创新成果“落地生金”


“我们之前一直在思考如何把农户精心栽培的大马士革玫瑰卖得更好,有了西南民族医药科技成果研发转化平台帮助我们量身定制专业服务方案,研制出玫瑰纯露的抑菌液和杀菌液。这两款产品市场前景非常好,已经有10多家医疗机构联系采购,相信在新的一年市场还将进一步拓展。”


——泸定泸林绿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销售总经理

王谊明


图片  
图片  


据了解,西南民族医药科技成果研发转化平台成立5年来,已推动20个院内制剂获批,转化400余款大健康产品,让“土方子”变成了“金招牌”。


由西南民族医药科技成果研发转化平台开发的意气扬香氛系列产品,在四川博物院“盛世莲开——中国文化中的荷莲意象特展”上备受关注;联合德格县宗萨藏医院研制的“五味甘露散抑菌粉”成功上市,成为民族医药现代化转化的标杆案例。


图片
图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西南民族医药科技成果研发转化平台将宜宾世界樟海的油樟与泸定大马士革玫瑰“跨界融合”,开发出纯植物配方的“蚊不叮抑菌喷雾”,一经亮相中国—西非HCOWA健康博览会,就广受好评。


“截至目前,我们已有400余款产品、300多个客户。当前正积极开展‘寻药中国行’活动,帮助更多大学专家教授、医生、民间秘方配方的拥有者、原材料种植户,把好的原料、好的配方技术转化成合法合规的大健康产品,帮助他们对接营销渠道,努力推动‘温江造’民族医药产品走向全国、迈向世界。”


——西南民族医药科技成果研发转化平台主任

杨昭武


创新拓展

打造民族医药“热带雨林”


“50家‘伊五一实’大健康产品体验店遍布全国,形成线上线下联动销售体系……”在谈到2025年的发展时,杨昭武笃定地说道。


今年,西南民族医药科技成果研发转化平台将持续加大与在温高校院所和企业的交流合作,转化形成更多“温江造”民族医药产品,赋能医药健康、绿色食品等重点产业聚优培强,助力温江发展量质齐升、向上向好。


图片


据了解,西南民族医药科技成果研发转化平台已拥有成都医学城实验室、南充样品制备实验中心、新川前沿医学中心等研发场所4000平方米,合作伙伴涵盖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多领域,正联合成都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等高校院所打造省级中医药成果转化平台,技术实力与渠道资源双轮驱动,将为民族医药产业化按下“加速键”。


“我们依托温江医药健康产业的良好基础,持续推动科技成果创新转化,推动民族医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进入大市场。”


——西南民族医药科技成果研发转化平台主任

杨昭武


微信图片_20221125112814.jpg

记者:黄艳 何仁文

图片:何畔

编辑:杜儿

审核:吴敏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