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DNA 企业生长力 | 解码这家温江药企的“水滴精神”→
文化,是企业的基因,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可持续发展。当前,温江正聚力“七个一批”推进“立园满园”攻坚,携手广大企业奋力打拼、合力攻坚,共同推动发展量质齐升、经济向上向好。记者陆续走进各园区企业,探寻企业发展的文化DNA,从文化赋能的角度,解码企业筑强高质量发展根基的创新实践。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成都温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成都通德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德药业”),一面长26米、高1.6米的文化墙格外引人注目。这面文化墙上,近百名员工的年度荣誉照片整齐排列,熠熠生辉的奖章与真挚的奋斗感言交相辉映,无声地传递着企业的文化内核和发展向心力。
通德药业始创于1958年,其前身为国家定点的生化制药基地——成都制药三厂。20世纪90年代,面对市场经济转型的挑战,企业历经改制转型、破浪前行,现如今已发展为集药品研发、生产、销售及药物生产性服务(CDMO)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从濒临破产的改制药厂到综合性现代化制药企业,通德药业扭亏为盈的发展之路,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构建与助力。通德药业将“水滴精神”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引导全体职工“专注每一个当下,如不断的水滴”,从“点滴做起,做好每一件事”。
今天
让我们走进通德药业
解码“水滴精神”背后的文化“密码”
●
●
●

走进通德药业生产车间,随处可见“坚持、坚韧、开拓”的醒目标语。这些标语不仅是企业的口号,更是每一位员工的工作准则。
作为注射剂车间的一名配液操作员,张翼的工作看似平凡,实则责任重大。备料、称量、复核、投料……这些重复而又繁琐的操作,张翼一丝不苟地坚持了12年。他深知,药液配制操作稍有偏差,就可能影响药品的质量,引发不可估量的后果。
水滴石穿,贵在坚持。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扛起应有的责任,确保从我手上出去的每一支药零风险。
——注射剂车间配液操作员 张翼



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丝毫懈怠,每一个岗位都必须孜孜以求。正是这种对工作的极致追求,铸就了通德药业过硬的产品质量。
我们严格遵循‘质量第一’的原则,建立了覆盖药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控制标准。公司每年数以亿计的药品通过严格检验,安全地进入市场,以满足临床的用药需求。
——通德药业党支部书记、总经理 李晓琳

在通德药业,“水滴精神”不断演化迭代,不仅有“水滴石穿”的坚持,还有“涓滴成河”的团结。在通德药业员工的微信上,有一个名为“智耀通跑团”的跑步群。每周六清晨,跑团成员们都会聚集在鲁家滩的北林绿道,或是在企业厂区,开启他们的晨跑之旅。

跑团成立之初,是为了鼓励员工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加强锻炼,培养坚韧的意志。自跑团成立3年以来,成员们已经连续跑了178周,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从未停下脚步。
——智耀通跑团团长 彭佳
在通德药业副总经理蒋达博看来,智耀通跑团所代表的锲而不舍精神,与企业秉承的水滴文化高度契合。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激励着员工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入到制药事业中。
参加跑团后,不仅锻炼了身体,也明显感受到同事之间的关系更亲近了,团队的凝聚力也更强了,大家工作起来也更有劲头。
——智耀通跑团成员 邓金

最柔软的文化力量,往往能淬炼出最坚韧的发展动能。在通德药业,不仅有“水滴石穿”的坚持,还有“柔情似水”的企业关怀。
针对62%女性职工占比的群体特征,企业设立巾帼阵地,开展妇女工作“三个一”工程,切实保障女性权益。从三八节的厨艺大赛到母亲节的一封家书,从六一节的亲子活动到集体生日会的温馨时光,从读书会到趣味运动会,从家庭开放日到子女托管班……

这一桩桩、一件件贴心而温暖的举措,凝聚了职工的向心力,形成了企业稳步前行的“隐形”力量。
文化看似无形,却有着无坚不摧的力量,它让一个企业既温暖如家、万众一心,又振奋团结、充满活力。60多年的发展历程,‘水滴精神’已经成为通德药业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也是企业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行稳致远的核心‘密码’。
——通德药业党支部书记、总经理 李晓琳
近几年,通德药业以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赋能医药制造,推动CDMO业务营收增长50%,已取得132项专利授权,其中20项发明专利。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通德药业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比突破70%,年产值突破5亿元。
当前,温江正聚力“七个一批”推进“立园满园”攻坚,以经济之“稳”促发展之“进”。一个个以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温江企业,正不断聚集创新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以文化软实力提升经济硬实力,共同书写温江发展的美好篇章。
记者:张学琳、杨茜睿
编辑:彭棣、李林波
审核:高舒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