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 正文

跨界创业!“90后”小伙选择温江的原因是→

来源:温江融媒 2025年02月12日 16:08


乡村里建一座院子、咖啡里加一点大蒜、乡村振兴一起干……当年轻人带着时尚潮流回村,乡村焕发新的活力,振兴也更有动力。


坐落于万春镇高山村的成都榜样青年CSA社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社区,一群热爱乡村的年轻人聚集于此,希望以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的方式汇聚“榜样青年”力量,挖掘乡村产业潜力,吸引更多智慧和要素流入乡村,激活乡村产业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图片


今天,和小金一起走进

成都榜样青年CSA社区

倾听这群年轻人在乡村创业

与乡村和谐共生、携手前行的故事




寻求治愈

 “90后”小伙决定“回村”


乡村的宁静与闲适,正成为治愈城市忙碌疲惫的一张良方。


“90后”小伙儿戴超曾就职于一家国际投资企业,有着不错的收入。“我从小就向往乡村生活,近年来,乡村的发展日新月异,给了年轻人更多创新创业的空间。”戴超回忆道,“在工作忙碌之余,我时常想象自己在乡村生活的画面,一定像诗一样,后来这种向往变得越来越强烈。”


图片


2019年,戴超下定决心改变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戴超是甘肃人,曾是金融白领的他走过无数座城市后,还是被成都独特的气质俘获,决定留在这里。2020年,他接手了成都近郊一家名叫“梨园雅舍”的乡村院子,通过线上推广引流,并在经营中不断优化精品民宿产品模型,梨园雅舍的12间客房取得了年营业额500万元的成绩。


“院子经济”让戴超不仅有了诗和远方,更迈入了发展事业的新赛道。此后,通过复制推广梨园雅舍的经营模式,他在成都周边陆续打造了6个院子,均取得了不错的经营成绩。


图片
图片
图片


2022年初,戴超和团队受邀来到万春镇高山村考察,“温江地势平坦、上风上水,环境很适合做民宿院子。从环球中心经绕城高速到这里只需30多分钟,交通区位也非常合适。”反复思考中,戴超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突破单个的院子经济,打造一个孵化院子经济的社区平台!他很快便作出决定,成都榜样青年CSA社区酝酿而出。



创出活力

一杯大蒜咖啡“出圈”


乡村发展往往跟随城市脚步,因此具备后发优势。更新后的乡村院子,中和了城市与乡土气质,也在融合创新中分享着乡村振兴的红利。


宽阔的主干道一侧,丛丛树木竹林掩映着一栋二层小楼,橙色外墙装饰、白色线条连接,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屋内,温暖惬意。


图片
图片  
图片  


成都榜样青年CSA社区主体建筑原是村委会办公场地,因行政村合并而空置。依托该空置资源,成都榜样青年CSA社区采用改造+新建的方式进行升级,整座院子建筑面积3300多平方米,设计时为契合乡村环境,采用小尺度聚落的概念,通过互相连接、避让树木的方式在院子里形成一个新的建筑群落,其间分布着民宿房间、餐厅、咖啡厅和共享办公等区域。


“项目以‘集体经济+社会资本’合作经营的

模式,我们每年保证集体15万元的保底

收入,盈利时则按照占股比例进行分红。”

图片

戴超说,2024年,成都榜样青年CSA社区在支付村集体保底收入后,实现了13万余元的利润。


图片


与其他民宿项目不同,成都榜样青年CSA社区并不单纯依靠住宿休闲获取利润,这个“社区”创新孵化着一批项目,让院子经济循环起来。成都榜样青年CSA社区项目投运后不久,在这里诞生的一种大蒜口味咖啡新奇上市,特色农产品与时尚的咖啡结合,吸引着更多年轻人来到这里,一边喝咖啡,一边体验乡村时尚生活。


图片


大蒜咖啡“出圈”后,成都榜样青年CSA社区正筹备一款特色米酒产品,这原是一位民宿顾客的创业项目,品质口味较好但销量不佳,戴超和团队希望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对其进行再孵化,同时也丰富自身的产品内容。



招募创客

榜样青年乡村“陪跑”


成都榜样青年CSA社区充分发挥线上营销和院子运营经验优势,为更多喜欢乡村的年轻人搭建了一个平台,助力年轻人融入社区、服务乡村。


图片


去年,成都榜样青年CSA社区发起了一项“乡村主理人陪跑计划”,招募热爱乡村或具备个人项目的青年创业者,依托社区资源进行培育孵化,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乡村事业。


“比如,一些创业者有经营院落的热情和

意向,但缺乏经验和资源,就可以到社

区来,通过参与我们团队的日常经营工

作,积累相关经验。”

图片

戴超说,今年,成都榜样青年CSA社区计划重点针对特色农产品、新媒体等行业及在地群众招募主理人,以“共建、共创、共享”的关系共同成长。


图片
图片  


事实上,“乡村主理人陪跑计划”发起后,成都榜样青年CSA社区已陆续有青年创客加入,从事美学设计的王莉莉、在云南做法餐的“老外”小松、年轻书法家小艾等一批热爱乡村的年轻人先后来到温江启动创业项目。与此同时,成都榜样青年CSA社区项目的带动下,周边一些村民也陆续开始进行农房改造,计划出租房屋,或者自己成为实习主理人,共享乡村产业发展红利。


“在感受和拥抱乡村烟火气息里,不断创

新乡村产业活力,这既是工作,更是生

活,今天的乡村的确是一片广阔天地。”

图片

戴超说,未来的高山村,一定会成为更多热爱乡村的榜样青年们的“高山”。


微信图片_20240820075737.jpg

记者:李晓明 王戎 陈思洋

编辑:彭棣 刘娜 赵术君

审核:陈倩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