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 正文

和美乡村行走记丨编艺巧匠漆康林:用指尖赋予花木生命

来源:温江融媒 2024年03月28日 14:51
评论
02804a989599df19e53178940e72982.jpg

“你看我这些微型编艺,看起来造型简单,定型至少得经过两三年的时间。”3月26日,记者一走进温江天星编艺花木合作社理事漆康林的微型编艺基地,他介绍起了摆在台子上的几盆得意之作。入目所见的是一盆盆“寿”“安”“乐”等字型编艺盆景,小巧精致,历经时间的塑造,别有一番韵味。

温江寿安天星植物编艺园.jpg

在温江花木编艺界,漆康林可谓“家喻户晓”。20世纪90年代初,漆康林开始从事花木行业。作为寿安镇天星村第一批由传统花木种植向花木编艺转型的编艺匠人,他用指尖赋予花木生命,用创新扭转低迷市场,将编艺与文化融为一体。在他的影响下,天星村近500户村民纷纷走上转型之路,天星花木编艺产品卖出了更好的价钱,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漆康林成为村民群众的知心人、村民致富的领路人、编艺文化的传播人,先后荣获中国村庄植物编艺大师、寿安花木编艺成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荣誉和称号。

编艺是将植物进行交叉编织、自然牵引,编织成不同造型,随着花木生长,呈现出极具观赏性、艺术性的外观。在漆康林的微型编艺基地,“飞马”“龙”“天鹅”等动物造型,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随着市场的变化,花木编艺也面临着难题。“市场一直在变化,我们应该创新编艺产品样式。”在漆康林看来,花木编艺除了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累积,更要有一颗敢想敢创作的心,将编艺与其他艺术融合,实现编艺造型和做法多样化,创新推动更多花木编艺产品进入市场。

“造型高大的编艺产品通常用作市政园林造景,很难进入家庭室内。”发现这个现象,三年前,漆康林开始着手研究微型编艺。造型需要一个框架,漆康林就在木板上用铁钉固定字型,用线绕出字的模具。造型时,只需将细软的枝条绕着模具小心翼翼固定即可。

微型编艺也需要时间的沉淀。在一排展示架子上,一盆“寿”字造型的编艺,枝干如婴儿手臂粗细,就花费了漆康林四年时间。“小型化、家庭化的微型编艺也需要时间,但最后的产品与普通小苗相比,收入却翻了几十倍。”漆康林表示,今年,他有600余盆微型编艺产品进入销售的阶段,还有1000余盆尚在造型管理中。

“我计划一边通过线上普及花木编艺知识,一边通过电商销售微型编艺产品。”虽然已有30多年的花木产业经历,但漆康林仍不断转换思想,学习新理念,尝试销售的新渠道,成为“新农人”。“长远的计划就是通过网络将微型编艺作品推广到家家户户。”

作为一名市级非遗传承人,漆康林还致力于通过各类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传播花木编艺非遗文化。他经常到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等高校为大学生授课,并在成都农科院开办了“成都市漆康林园林植物编织造型技能大师工作室”编艺班,有效推动花木编艺非遗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漆康林表示,接下来,将在编艺集市建设及以编艺产品研发为首要任务的大师工作室建设中,积极建言献策,力争将花木编艺的文化底蕴、产业发展特色和乡村振兴风貌更好地展现给更多人。


微信图片_20221125112814.jpg

记者:郑希 刘嘉仪

编辑:小米

审核:陈倩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