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 正文

支原体感染高发,如何预防?儿科主任来支招!

来源:温江融媒 2023年10月27日 17:46
评论

10月27日上午,记者在温江区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处看到,带着孩子前来就诊的家长不少,儿童咳嗽声此起彼伏。

“孩子反复咳嗽、发烧,自己买了点药,但吃了两天没效果。”在一侧的休息区,记者见到了带着5岁女儿来就医的市民陈女士。陈女士告诉记者,听说孩子班上有同学最近得了肺炎,他这才意识到孩子可能感染了肺炎支原体。

微信图片_20231027141453.jpg

今年十月起,气温波动较大,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细菌感染等多种类型的呼吸道疾病患者明显增加。温江区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冉桃说:“10月份的就诊量较之前增加了50%以上,白天门诊接诊大概在300~400人次,夜间接诊大概是120~150人次,其中支原体感染的病例占30%左右。”

冉桃告诉记者,肺炎支原体是病原体的一种,是大小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较小的一种不典型致病微生物,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除了儿童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免疫力低有关外,还和患者体质等有关,比如小朋友本身就是过敏体质,或者长期反复咳嗽、患有哮喘、鼻炎、鼻窦炎等慢性炎症。

微信图片_20231027141500.jpg

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临床表现与感冒类似,以发热、咳嗽为主要症状,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支原体感染相较于日常感冒而言,咳嗽的症状会更突出,引起肺部重症的情况相对较多,不过市民也不必惊慌,支原体感染具有自限性,大多数时候就是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轻微,对人体影响较小,而且多数轻症患者不经治疗可自愈。”冉桃表示,肺炎支原体感染预防的主要方法是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同时适量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

微信图片_20231027141603.jpg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肺炎支原体

图片

1. 肺炎支原体是什么?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目前世界上已知能独立生存的最小微生物,属于支原体的一个类别,因其一端有一种特殊的末端结构,能使支原体粘附于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引起肺部感染,所以被称为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结构,75%酒精和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均可杀灭肺炎支原体。


图片

2. 肺炎支原体感染高发于哪些人群和季节呢?

人群对肺炎支原体普遍易感,但好发于5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5岁以下低年龄段儿童也可以患病。

图片

肺炎支原体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在秋冬季节。


图片

3. 肺炎支原体是如何实现传播扩散的?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传染源;潜伏期1~3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飞沫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如近距离接触患者咳嗽或打喷嚏等,通过鼻咽黏膜或眼黏膜接触含病毒的分泌物或污染物也可传播。


幼儿园、学校等人员密集的环境中可能发生聚集性疫情。


图片

4.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有何表现?

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表现,发热以中高热为主;咳嗽一般比较剧烈、呈现阵发性,在发热退后咳嗽还可能继续1~2周。一般临床症状较轻,大多起病不急,具有一定自限性,一般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严重者可引起肺炎,以间质性肺炎最为典型,因此临床体征往往轻于影像学检查结果,而且临床症状消失后,肺部影像学检查还可能有炎症表现。还可引起肺外并发症,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图片


以下情况可能预示病情加重:

①持续高热者;

②患儿由初期的阵发性咳嗽、刺激性干咳,进展为咯痰,部分患儿可能出现胸痛、头痛等表现,少部分患儿会出现喘息或呼吸困难,表现为锁骨的位置出现了凹陷,也就是孩子在吸气的时候锁骨有一个坑,或者鼻子吸气的时候出现了鼻塞;

③其他病情进展的表现。


患儿出现上述情况,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带孩子就医。


图片

5. 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怎么办?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要及时就医,谨遵医嘱,规范用药,切忌盲目用药。


图片


建议患儿居家休息,切勿带病坚持上学,有利于患儿康复,同时家长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出现病情加重表现时及时就医,避免发生重症或死亡。


图片

6. 如何进行预防呢?

目前尚没有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不会终生免疫,有再次感染的可能。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常规的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手段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同样有用,主要包括:

①养成勤洗手、常通风、保持环境清洁等卫生习惯;

②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去时佩戴口罩;

③咳嗽或打喷嚏时勿对着他人,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然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④均衡营养,充足睡眠,适量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


学校、幼儿园等重点场所要注意通风消毒,做好日常的清洁工作,加强健康监测,避免出现聚集性感染。


微信图片_20221125112814.jpg

记者:杨柳 喻小芬

编辑:小米

审核:陈倩

综合:健康中国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