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科普教育基地丨这所“鱼凫”交通运输科普园 每年为3万余市民送上“科普大餐”
让技能工匠、高校教师、学生一起走到科普前台,联合社会力量通过科普研学等方式,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在温江,有这么一所高校被命名为“鱼凫”交通运输科普园,让科普实现了常态化。
近日,记者走进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对这所“鱼凫”交通运输科普园进行了解。
立足专业优势 普及交通运输科普知识
“大家可以用手拨一下汽车轮胎,再观察一下由我们同学演示的这个车身电器模块项目。”近日,一堂题目为《探索汽车技术奥秘》的课外课程在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科普站进行,同学们一边听老师讲解,一边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仪器。作为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科普站将科教仪器、教学设施、场所等资源向院外青少年开放,通过科普基地架起高校与中小学之间的桥梁,师资共用,资源共享。
课后,同学们还通过互动游戏等体验活动,共同感知科技与文化、科技与生活的无穷魅力。“听完老师的课,我不仅越来越对汽车感兴趣,也开始明白科学的重要性了。”参加活动的同学李菲告诉记者。
“汽车科普站主要包括汽车文化、汽车科技、汽车技能和汽车精神四个科普区。”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党委副书记宋林甲介绍说,“汽车科技科普区主要通过三维虚拟仿真技术科普车辆发动机、底盘、电气和车身等四大部分以及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方面技术,实现汽车零部件空间无死角展示和标准程序化动画模式拆解,以及装配流程呈现系统具体结构。以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方式充分展示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和车身等四大部分系统工作原理,结合真实车辆、实物台架和教学教具,以‘信息化+科技化’手段,有效将汽车技术奥秘直观生动展示出来。”
“青少年对什么比较感兴趣,我们就会根据孩子们的思维方式制定课程。先满足他们的兴趣点。”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汽车技术项目金牌选手杨文浩作为基地老师,主要负责现场讲解。他介绍,课程设置主要分为探究类课程和动手制作类课程。探究类课程不仅能让学生接触更多实验设备,还能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路,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最后得出结论。动手制作类课程根据小主题,让学生们在学习的基础上自己动手。
当好互动桥梁 让更多青少年走进大学校园
除了汽车科普站外,学院还先后成立川藏博物馆、航海科普站、城市轨道交通科普站、建筑科普站、“拓道者”赛车科普站、成都传统手工艺科普站、咖啡文化科普站、交通安全科普站、运动生命科学数字科普站、智慧交通科普站。现有科普基地展示总面积近2万余平方米,专兼科普讲解员30余名、科普志愿者50余名;各科普站年均对外开放100天以上,年均接待社会受众3万人次以上。
“双减”政策实施后,组织科普活动成为中小学校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的办法,科普需求明显增加。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立表示,未来,“鱼凫”交通运输科普园将通过“迎进来”等多种途径,面向全国社会公众和青少年开展数字交通、交通土建、中小学生研学科普等多项活动,进一步发挥“1馆N站”科普资源和平台优势,积极传播交通运输科普文化,让更多的青少年走进大学校园,了解科学、参与体验、丰富知识、拓宽视野。
记者:黄艳 何仁文
编辑:小米
审核:陈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