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科机械:科研投入每年不少于营收5% 助力绿色食品产业转型升级
厨房里没有厨师,食堂里没有阿姨,吃一碗面只需要扫码下单,几分钟后一碗碗热腾腾的面条就会出现在面前;吃一顿饭,也不需要厨师的烟熏火燎,手机上操控一下,香喷喷的饭菜就会传送出来。
在位于温江金马街道的成都海科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科机械”)员工食堂里,餐饮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已然实现。“这些便利得益于公司打造的智慧餐厨系统。”海科菜品研发工程师蒋宇说。
一直专注食品装备的海科机械,在温江深耕20余年,从单一的“大炒锅”逐步发展成为中国传统食品行业提供量身定制安全、高效、柔性的机器人智能化生产线、智慧工厂,提供了工业4.0解决方案,解决行业工艺装备的难题。这一切都离不开企业对创新的重视,他们将每年不少于5%的营业收入用于科研,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助力食品制造业向数字化、标准化集体转型,帮助火锅底料生产加工企业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改良生产工艺,是海科机械的重要目标。为使火锅底料的产品品质保持稳定,进行可持续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海科机械釆用新技术和技术集成的方法,改造和创新火锅底料生产工艺,自主研发生产了一套智能化火锅底料生产成套设备,实现火锅底料生产装备的成套化和智能化,帮助火锅底料生产企业打造智慧工厂。
要让智能化火锅底料生产成套设备更具生命力,中央控制系统是成套设备的数据控制核心,同时也是打造智慧工厂的关键。“我们技术团队对整线的设定提前进行了全方位验证,让生产线上每个环节各司其职,形成良性互动。”海科机械市场部兼行政管理部经理康琴告诉记者。因此,中央控制系统犹如车间大脑,数据经过中央控制系统的判断,再下发至设备,保证车间有序、协调进行每一项工作任务。
这一套智能化火锅底料生产成套设备已获得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软件著作专利2项,外观专利3项。2022年5月,该套设备又得到四川省相关部门的肯定,鉴定为“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同类产品国际先进水平”,并认定为2022年四川省重大技术装备省内首台套产品。目前,这套设备已在天味食品、海底捞、小龙坎、草原红太阳、九毛九等多家火锅底料生产企业上线使用。
在技术的不断精进下,海科机械通过扩大产能、持续提高设备科技含量,帮助多家知名企业打造了智能数字化工厂,不断为推动温江绿色食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圣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智慧化工厂建设中,正在有序运行的火锅底料等调味品生产整线装备,大部分来自海科机械研发生产的设备。在产销协同、智能排产、原料追溯的技术加持下,每天多达82吨复合调味品在这里生产打包,销往全国各地。与此同时,车间员工的工作环境也得到极大改善,告别了高温、油烟等问题的困扰。
“至少有一半中国人尝过海科制造的味道”“已经助力超2000+企业顺利投产5000余条生产线,为客户创造年产值超1000亿元”……在海科机械公司内,这样饱含成就的数据,格外引人注目,杨国福、海天、绝味、乌江、双汇等耳熟能详的合作品牌,让海科机械成为食品制造行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近年来,随着食品行业飞速发展,自动化生产线、全流程生产线的打造势在必行。海科机械抓住机遇,紧跟时代的步伐,率先进行技术变革,将每年5%以上的营收投入到产品研发中,不断激发内生动力。
大手笔投入,也让海科机械得到了不小收获。“目前,公司已申请国家专利45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57项,发明实质审查28项,软著25项,均为自主知识产权。”康琴自豪地说,坚守至今,公司所获UL认证、CE认证等国际认证以及国家专利450余项,更是成了海科机械员工引以为傲的成绩单。
在海科机械阔步前行的路上,温江相关政策、服务也一路相随。“就去年来说,各项政策支持达百余万元,为我们的技术创新带来了更多底气。”康琴介绍,此外,还有相关部门、街道提供的及时服务,也为公司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智慧餐厨、智慧工厂、央厨预制菜调理等创新技术服务,都已是海科机械的王牌。但海科机械并不会止步于此,为了推动食品装备行业技术突破,助力温江加快构建“3+6”现代化产业体系,海科机械长期与四川大学、西南大学、西华大学、四川省食品发酵研究院等各相关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技术科研合作,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目前海科机械技术团队拥有180余人。正是因为这支敢于创新、敢于突破的科研队伍,为海科公司的产品设备注入“灵魂”,为绿色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助力。
记者:唐玉林 喻小芬
编辑:彭棣 钟诚 赵术君
审核:陈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