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创新为要 实体为重 以“3+6”现代化产业体系筑强高质量发展根基
以创新驱动城市发展,以实体强化产业支撑。区委十五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温江区委关于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对“创新为要、实体为重,以‘3+6’现代化产业体系筑强高质量发展根基”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支撑保障进行了系统部署,科学回答了温江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建”等重大问题,对温江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科技创新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党的二十大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度出发,对推进科技创新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系统部署。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专题研究“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明确了未来几年全省要全力以赴抓好的中心任务。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提出“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这一系列重大安排部署要求,为温江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行动指南,我们必须努力在服务大局中抢抓发展机遇、保持战略主动。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产业链重组、供应链重塑、价值链重构不断深化,既为产业结构优化和布局调整带来重大机遇,也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带来严峻挑战。形势要求温江必须主动作为、顺势而为,锚定主攻方向,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积极抢占未来发展主动权。温江作为成都市中心城区,科技资源富集、产业门类较多、生态本底优越,需要鲜明以实体经济扛大旗、挑大梁的发展导向,按照“姓温有据”的原则来选择产业发展方向和细分赛道,从更宽领域、更多赛道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引领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发展,必须突出“姓温有据”、实体支撑、融合发展、创新驱动和开放合作,构建符合自身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发展前景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产业画像“姓温”、产业选择“有据”,构建“3+6”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医药健康、绿色食品、现代都市农业3个地标产业聚优培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印务轻纺、现代商务、文体旅游、数字经济6个重点产业和未来产业集聚成势,既巩固了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又积极开辟新领域、抢占新赛道,必将为温江产业立柱架梁、定格筑势。要加快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的地标产业,培育具有强劲支撑、广阔前景的重点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产业质效实现新跃升、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创新发展取得新突破。聚焦融合发展提升产业体系整体效能,推动三产融合、数实融合、军民融合、产城融合发展。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厚植技术创新优势、创新生态营造放大要素聚集优势、科技产业融合培育成果转化优势,构筑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优势。加强产业发展组织领导,加大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增强改革开放动力活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不断强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支撑保障。
学习宣传贯彻区委十五届十次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政治任务。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部署上来,推动各项部署要求转化为实际发展成效。在提升产业能级上下功夫、见实效,持续深化产业体系研究,着力强化市场主体培育,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在强化创新驱动上下功夫、见实效,健全校院企地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筑强人才和金融要素支撑;在健全工作机制上下功夫、见实效,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健全联动协同机制,优化调度考核机制;在加强能力建设上下功夫、见实效,进一步提高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以产业高质量发展筑强温江现代化建设根基,必须找准产业定位的“航向标”。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积极肩负时代使命,坚持创新为要、实体为重,以“3+6”现代化产业体系筑强高质量发展根基,为成都加快建设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更多贡献。
温江融媒全媒体评论员
编辑:赵术君
审核:陈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