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 正文

乡村巧匠系列报道(五)——漆康林:指尖上的“舞者”

2019年12月27日 17:01
评论
摘要:今年,寿安镇天星村56岁的编艺匠人漆康林,受命组建“编艺巨人联盟协会”,这些年来,他不仅用一根根枝条编成了花瓶、凉亭,也编出了全村产业发展的希望。走进漆康林的家,一幢小楼,一汪池塘,一座小桥,众多编艺产品展示在小院,这不仅是他的家,也是“编艺巨人联盟协会”的培基地。因为热心且技艺超群,向他拜师学艺的

今年,寿安镇天星村56岁的编艺匠人漆康林,受命组建“编艺巨人联盟协会”,这些年来,他不仅用一根根枝条编成了花瓶、凉亭,也编出了全村产业发展的希望。

走进漆康林的家,一幢小楼,一汪池塘,一座小桥,众多编艺产品展示在小院,这不仅是他的家,也是“编艺巨人联盟协会”的培基地。

因为热心且技艺超群,向他拜师学艺的不只是年轻人,还有老园子的花木人,在转型升级中,也在向编艺队伍靠拢。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漆康林家也和大多温江花木人一样,跟风栽种苗木,希望以此发家致富。但现实告诉他,苗木市场的大门对当时偏僻的天星村几乎是关闭的,只有极少数农户能够顺利出售些苗木。漆康林开始在编艺产品上开动脑筋。

编艺大师漆康林告诉记者:“我是从80年代接触编艺,90年代才专业从事这行工作,上一辈人做编艺产品时,因材料的单一导致作品外观设计停滞不前,后来采用固定框架搭配软竹竿支撑,使产品不易变形。”

突破瓶颈后,漆康林和他的伙伴们,首次采用枝条柔软的紫薇,作为原材料,框架采用钢筋固定模式。这一年,他编织了花瓶、凉亭、牌坊、花篮等几十个品种,颇受市场欢迎。

2018年,寿安镇编艺销售收入达7000万元,在植物编艺公园内,形态各异的植物编艺作品比比皆是。漆康林心里明白,唯有创新,事业才能持续发展,产业才能做大做强。如今他和伙伴们仍然坚持推陈出新,让产品立于不败之地。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