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 正文

农创农旅农养融合发展 振兴乡村

2020年11月27日 10:49
评论
摘要:通过3年升级打造,近日,万花拾景园建成了“枫林诗路”“紫薇翁居”等多处景观,成为我区又一网红打卡地。其实,万花拾景园是我区众多“园林变公园,园林变景区”的园林之一。温江以17.3万亩花卉苗木为生态本底,北林区域已实现全景公园化。近年来,为促进农创、农旅、农养紧密融合,我区在花木转型升级方面重在打造“

通过3年升级打造,近日,万花拾景园建成了“枫林诗路”“紫薇翁居”等多处景观,成为我区又一网红打卡地。其实,万花拾景园是我区众多“园林变公园,园林变景区”的园林之一。

温江以17.3万亩花卉苗木为生态本底,北林区域已实现全景公园化。近年来,为促进农创、农旅、农养紧密融合,我区在花木转型升级方面重在打造“园艺+”,以“新、奇、特、精”为发展方向, 走出了一条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据了解,目前,全区已打造北林芳洲等林盘景区10个、紫薇双创公园等园子变景点示范项目15个,建成半亩方塘等精品民宿项目19个,引进重大农旅项目10个、总投资87.3亿元。

获益良多  绿道变“经济道”

为实现城乡资源优势整合,近年来,我区兴建北林绿道350公里,南城慢行系统348公里。按照“以道为导、串珠成链”的发展思路,我区先后打造17个绿道门户节点,实现北林绿道与南城慢行系统有机融合、与市级绿道无缝对接,把绿道建设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导入的“经济道”。

“经济道”的成功实现,无疑是推动农创、农旅、农养融合发展的基础。

万花拾景园负责人苏鸿告诉记者:“万花拾景园在温江区农旅融合的推动下,根据园内的红枫、银杏、紫薇等花木特点,因地制宜,采用‘十园不同景、四季不同园’的造园手法,打造出了多个场景,最终确立了‘农业+旅游+教育’的发展思路。近两年,随着整个北林片区的打造升级,我们园区的人气也越来越旺了。”

创新模式  融合发展促增收

北林区域是我区实施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近年来,全区着力建通道、强配套、优风貌,不断提升“农商文旅体养”基础承载力。其中,寿安镇天星村植物编艺公园以产业发展起来的公园体系,其吃购游住一体配套的旅游区功能越来越完善。

寿安镇天星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在2016年创建了3A级景区——编艺公园,创建成功后,为了老百姓能够持续增收,引进了很多契合本地优势资源发展的社会资本,带动了经济发展。现在我们注重产品创新,老百姓尝试做小而精的产品,适合现代家居装饰,让游客来了以后不只是小住一下或者游玩一下,最主要的是还要有编艺产品能带回去。”

天星村的发展路径,是农旅农创农养融合发展的最好诠释,今年,我区又进一步提出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合一”的农村人居新形态,形成“房前展示交易、房后种植加工”的前店后厂模式。

科学布局  农业高质量发展

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苟永成介绍:“近年来,我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增强发展优势、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能级,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实现路径,加快‘农商文旅体养’建设,以及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在推动‘农旅’融合方面,我区按照‘全域景区化景观化’思路,推动园林变公园,园林变景区,着力打造‘花卉园林游览、高端民宿体验、运动健身休闲、康养医疗服务’四大全域旅游场景,努力把温江打造成为成都市民假日近郊游目的地。”

下一步,我区将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科学布局农商文旅体养发展项目,全力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按照“研发总部在温江、转化应用覆全川”的模式,高标准规划建设2平方公里农科城,编制全区现代农业园区总体规划,推进9个特色产业园区建设。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