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温江乡村振兴的“幸福”样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小长假期间,温江区乡村区域层出不穷的年味活动和丰富多样的“打卡”点位,受到了市民、游客的青睐。人们在新春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和领略了温江乡村的变化。“更美了、更好了、更能留住人”是大家给予乡村变化最多的评价,而这些变化正得益于温江区在推进乡村振兴中“一步一个脚印”的坚实步伐,走出了温江乡村的“幸福”样。
位于温江区北端的寿安镇在春节小长假期间格外热闹,成为了“网红”打卡目的地。这里有留灯书屋、岷江美术馆、北·海驿站等消费场景,也有植悟微度假营地、千亩编艺公园、百花盆景园、桂花主题馆等示范场景,还有陈家桅杆、鱼凫王墓、圣修堂等文物保护古迹……这些点位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激活点,还是寿安镇加快生态价值转化的具象表现。
北·海驿站是2022年寿安镇新打造的消费场景。依托金马河秀丽风光和北林绿道的便捷通畅,北·海驿站成为了许多游客心仪的打卡点。
春节期间前来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这里原是河畔的林地,我们在不改变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增添了露营设施,游客在这里可以围炉煮茶、远眺龙门山、仰望星空,既可以感受河畔林地的野趣,也能体验精心美好的露营生活。
——北·海驿站负责人
同样吸引游客的,还有寿安镇的民宿项目。
从充满乡村味道的九坊宿墅,到以书香展示蜀文化的岷江书院,多个民宿项目的落地,为寿安镇带来了人气和商气。每逢旺季,寿安镇的民宿“一房难求”,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由于民宿产业对旅游、餐饮业的带动,如今岷江村各项产业发展步入轨道,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不仅每月有工资拿,还能收取土地租金、获得股权分红。
“现在家乡发展越来越好,家门口就能就业增收,这是实实在在的幸福感。”村民周江汶说。
“手中有粮,心头不慌。”年味正浓,万春镇的村民赵建根谋划着新一年的春耕事宜。通过稻蒜轮作,赵建根已经把种植规模扩大到百余亩,粮食的丰产、产业的提质,让他时刻感到心安。
赵建根的“心安”,来自于万春镇借力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农林科学院等农业科研资源,加快构建“总部在温江,链在全市全川,圈在成渝地区”的“天府粮仓”科技共建示范区。“通过与高校院所合作,村民不仅获得了优良的种苗,还能接受科学的田间管理培训,”万春镇相关负责人说,校地合作让耕种有了“护航”。大面积的稻蒜轮作也形成了温江独特的大田景观,农作物茂盛之时总会迎来大批游人打卡观赏。
近年来,温江区以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统揽,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优质粮蔬基地和品种转化示范基地,近3万亩的温江稻蒜现代农业园区蹄疾步稳,粮食、蔬菜实现高质量、高效益稳产、增产,粮食、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增。2022年,温江粮食种植面积1.82万亩,预计总产量达1万吨,预计同比增长6.4%。
通过借智借力,目前已实现创新研发项目30多个、研发“区块链+大蒜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关键技术30多项、开发“鲜食玉米”“稻见”大米等新兴产品30多个,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0多个,孵化农业科创企业40多家,切实以科技力量助力端牢粮食“饭碗”。
“高山流水,万籁俱静,惟泉水潺潺。宝宝们,这就是我们的唤醒屋,秒杀价29块9,想要的宝宝扣1……”在和盛镇王氏古装盆景园艺场,种植户王自富正通过手机向网友介绍热销的“网红”产品,每天他都要直播四五个小时。
和盛镇紧邻金马河,拥有丰富的花木资源,但是传统花木销售呈现下滑趋势,亟需寻求出路。在和盛镇花仙境总部园区,这里环境优美、鲜花夺目,令游人驻足。而这里实则是网络主播培训基地,集网红主播孵化主播、直播新场景展示,以及国际花木新品种展示发布、花木产业链升级、花木线上线下联动交易、文创主题花园及乐园多功能为一体。从这里走出了不少“花农”主播。
和盛镇将花木销售目光投向互联网,以此壮大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林花卉网络经济联盟资源整合,已吸引多个上下游企业主动“触网”拓展销售市场,签订云供应合作协议,形成了订单式种植销售的产业模式,从原本“种什么卖什么”转变为“要什么种什么”。
不仅如此,和盛镇还发动种植户自主研发苔藓盆景、多肉盆景等拳头产品,打造唤醒屋、一花一草等网红品牌,带动线上线下农民综合就业,提高农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让大家有了稳稳当当的收获感。
记者:张建国 郑希
编辑:李林波 小米
审核:陈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