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 正文

翰林书店:为烟火而生 为情怀而续

来源:温江融媒 2022年08月05日 14:18
评论

书店,承载了一座城市的文化与精神,而旧书店,则兼容着一座城市的烟火与情怀。旧书店,没有现代质感的装潢,没有消磨时光的咖啡,没有创意无限的文创,却始终以一本本古旧书籍的执着坚守,滋养着一座城市的文化特质与气韵。

时代变迁如大浪淘沙,曾经鳞次栉比的旧书店盛况早已成为记忆,每座城市里坚守下来的旧书店屈指可数。在温江和宁街满目的商铺中,一间名为“翰林特价书店”的旧书店,显得有些特别,数以万计的旧书,总让人在故纸堆里感受到城市的温度。这间书店,已陪伴温江人走过了17个春秋,总有一群挚爱读书的人,在这里寻找深埋于心的文化意趣,为城市的记忆留住一抹绣色。

数万册的故纸堆里
深埋着共同的人文记忆


走进翰林特价书店,映入眼帘的是层层叠叠的泛黄旧书,那些陪伴了一代人老旧书籍,在这里重拾灵性,继续发光发热。随手一翻,就能打开一段尘封的记忆。“老李——”,偶有几名客人走进来,和老板娴熟地打着招呼,询问有没有“上新”的旧书,这早已成为旧书店老板与客人之间的一种默契。

“一册旧书价格不等,通常按照原价的三分之一或者更低价出售;明清时期的古籍,售价则在千元左右。”翰林特价书店老板李德和旧书打了大半辈子的交道,店内的数万册旧书,饱含着他对这个行当的深情,“故纸堆里的旧时光,也深埋着一茬茬读书人的文化记忆。”

来这里,或为阅读,或为淘书,或为重温旧时记忆。“温江有好几家旧书店,可见这座城市的书香氛围。”家住金牛区的作家朱晓剑是个爱书之人,包括翰林特价书店在内的温江旧书店是他最常光顾的。他说,当承载人文记忆的旧书店与彰显城市温度的留灯书屋,以不同的形式融入温江的日常,阅读的灯光不仅勾起了人们的共同记忆,也照亮了读者的精神归途。

眼前这数万册被珍藏于翰林特价书店的旧书,就是一代代温江人共同的人文记忆。或许,旧书店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为人们保留了一个与旧书深入交流的空间,等待有缘人来此,与熟悉的过往相遇,重拾温暖的时光。

17年的坚守背后

是不忍割舍的情结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经营翰林特价书店17年来,李德结识了不少读友,“正是读友们对旧书的热爱与痴迷,让我放弃了关张的念头。”

在网络商业化、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旧书店的生意远不如从前,但李德始终秉持着对旧书的古道热肠,珍惜着书友们对旧书的深厚情怀。“旧书里有很多好书,不忍这些好书因为没有出路而进入废品收购站,最终成为纸浆。”正是这样惺惺相惜的“热肠”与“情怀”,支撑着翰林特价书店在汹涌澎湃的时代浪潮中艰难生存。

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7年前。在成都送仙桥古玩市场摆摊卖了七八年旧书的李德,转战温江,在繁华的和宁街上,开了这间翰林特价书店。“那时的旧书很受欢迎,生意不错时,我还在温江沙子沟开了一间分店。”旧书早已成了李德的生存之道和情之所依,他动情道,“从20多岁的小伙子开始卖旧书,大半辈子都交给了旧书,哪里割舍得下,只要能够养家糊口就好。”

旧书店老板与客人之间似乎早已形成了一种心有所归的情感联结。市民饶先生是翰林特价书店的常客,痴迷文学和摄影的他,不仅在旧书中开启了精神之旅,也用镜头记录着旧书店的光阴。“到旧书店来已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饶先生说,他相信情怀是有生命力的,让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在奔波之余,多了几分日常之上的精神慰藉。

6623b0df0a709c462752de7e4ea6476.png

记者:何妍婷 彭月

编辑:小米

审核:姚慧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