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 > 正文

生态环境部cue了成都,是因为……

来源:锦观新闻 2021年08月18日 22:40
这几年,不断地有同事、朋友给我发来微信朋友圈的图片,坐在成都的家里在窗户边拍的西岭雪山,清清楚楚。如果你运气好,偶尔还能拍到百公里之外的贡嘎雪山,这就是大气环境改善实实在在的效果。”8月18日,国新办举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发布会,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发布会上介绍,近五年,成都市PM2.5浓度下降了约36%。


图片


因为雪山,成都又一次受到全国瞩目。

2017年世界环境日前后,《中国新闻周刊》第一次以4连版、共8个版图片特别报道《我在成都望雪山》,以图片为主,浓墨重彩地展现出了成都之美——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山峰,包括四姑娘山幺妹峰(6250米)、龙眼峰(5630米)、鱼嘴峰(5174米),甚至“蜀山之王”贡嘎山(7556米)都清晰可见,与城市中的人们“打照面”。

图片
图片由摄影师田相和提供

在治理大气环境的“重拳”下,从此,雪山越发频繁地出现在成都人的阳台,观山数据显示,2017年有50天,2018年有56天,2019年有65天,2020年有70天。

为擦亮“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名片,成都做了哪些努力?


图片


CHENGDU
雪山+蓝天=?
答:窗含西岭千秋雪


从海拔1600米的青城山,到海拔7556米的贡嘎山,雪山总是时不时地出现在成都人的生活里,和热爱生活的人们“打照面”。

雪山与城市高楼同框的背后,是不得不提及的锦城蓝天。

图片


数据显示,2020年,成都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80天,优良率76.5%,主要污染物PM10、PM2.5浓度分别为64、41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5.9%、4.7%。对比基准年2015年,“十三五”时期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共增加38天,优的天数增加65天,优良率提高9.6个百分点,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蓝天白云、诗意生活,离不开所有成都人的努力。2020年,成都持续实施铁腕治霾和大气污染防治“650”工程,坚决克服气象条件和污染排放增加的不利影响,深入开展“夏防臭氧、冬防雾霾”专项行动,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气,着力推进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图片
图片由摄影师刘斌提供

从末端治理过渡到源头治理,以结构调整为导向,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比如:小微工业企业“义诊”帮扶对全市4600余家小微工业企业开展全面“体检”;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14.5万辆,公交出行分担率已达60%……

据了解,在今年上半年的大气治理工作中,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深入贯彻落实“铁腕治气”和“打赢蓝天保卫战”各项工作要求,牵头拟定《成都市2021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行动方案》《成都市2021年夏季臭氧污染防控行动方案》《成都市2021年度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攻坚行动方案》等指导性文件,进一步优化调整了重点管控区域范围,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分工。

图片

打响蓝天保卫战,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市生态环境局每月调度市级有关部门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和区(市)县空气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形成工作月报;每周分析近期空气质量情况、提出大气污染防控工作对策与建议,印发工作简报。

CHENGDU
生产+环保=?
答:经济高质量发展


8月10日,成都市生态环境局解读市政府制定印发的《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标志着成都全市范围内首次建立“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建立覆盖全市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的意义何在?旨在坚持通过“三线”划框子,框住各类空间利用格局和开发强度,通过“一单”定规则,规范各环境管控单元开发行为和准入要求,给经济高质量发展“留通道”。

图片
图片由摄影师田相和提供

据了解,自成都市2021年第二季度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以来,以移动源、工业源和城市面源污染管控为重点,实施25条具体措施,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倒逼企业实现污染减排,推动全市二季度空气质量实现改善。4-5月,全市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5天,PM2.5、PM10、NO2浓度分别同比下降17.5%、23.9%和23.8%。

图片
图片由摄影师刘斌提供

成都市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旷良义表示,第二季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严格确保整改成效,健全巡查暗访、跟踪调度、现场核查等工作制度,持续提升“责任制+清单制+销号制”动态台账管理效能,定期通报督查情况;组建9支、共100余人的市级督查队伍,按照“系统督查、动态调度、问题导向、核账销号”思路,聚焦涉气工业企业、移动源、工地及其他面源污染排查整改开展联合督查,督查点位6468个,发现问题点位540个(占比8.35%),指导相关责任主体构建长效机制。

图片

图片由活动方提供


“今年下半年,我们将以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为主线,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生态惠民示范工程的‘一号工程’,严守空气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底线,扎实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持续提升大气环境质量。”旷良义介绍。


CHENGDU
生态+绿色=?
答:大美公园城市


不止是蓝天,成都的“清爽”气质,离不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随着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推进,成都,这座美丽宜居的公园城市,将成为许多人向往的诗与远方。

成都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致力营造生态惠民场景,使人人都享有生态绿色、文明和谐的宜居环境。

图片

图据视觉中国

一条条绿道、一片片蓝天、一只只飞鸟……成都生活美学就是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到“十四五”末期,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土更净、景更美,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优良并稳定提升,山水呼应、城园相融的城市轮廓逐步显现,绿道蓝网、天朗气清的城市形态基本形成,让市民在大都市就能望见雪山、漫步绿道、亲近自然。

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到2025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0%,中心城区绿色交通分担率达70%。

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和绿色施工,到2025年装配率达到50%以上的建筑占新建建筑的40%。

到2025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以上,PM2.5年平均浓度小于38微克/立方米,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今年,PM2.5年平均浓度不高于39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8%。

肩负着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重任,成都将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脚步,推动重现“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胜景,成长为一座绿意尽染、生机勃发的大美公园城市。

图片

图据视觉中国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