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走进古蔺县黄荆镇香楠村和箭竹苗族乡 看革命老区新变化
5月20日,温江融媒采访团队继续沿着革命先辈们留下的红色足迹,走访了泸州市古蔺县黄荆镇香楠村、箭竹苗族乡,探寻“红军村”的记忆,了解乡村振兴发展情况,看革命老区新变化。
香楠村史博物馆 老物件中的红色记忆
1935年春节前,中央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九军团和军委干部二、三梯队一渡赤水,经贵州元厚出发穿越黄荆老林,翻越四渡赤水第一高峰——虎头山,进入香楠村,在火烧寨与国民军队发生激战,取得中央红军四渡赤水的第一场胜仗,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红军与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
青山叠翠、云雾缭绕,走进香楠村,一眼便能望到号称“四渡赤水第一峰”的虎头山。时过境迁,虽已过去八十多年,但关于那段历史的记忆,仍能在古蔺县黄荆镇香楠村史博物馆寻得踪迹。
走进古朴的博物馆,犹如穿过时光隧道。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花花绿绿的粮票、传统农耕用具等老物件,还能触摸到当年红军留下的物品和用具:红军驻地使用过的鼎锅、从井冈山带过来的扁担、在香楠村柏香树开仓放粮的响磊(原始碾米剥壳机)、香楠群众煮茶犒劳红军用过的石制火盆等。这些零零碎碎、极具年代感的“老古董”拼凑成一部香楠村民日常生活的演变史,而那些红色物件也再次将人们带回红军四渡赤水时与村民共同生活、亲如一家的场景。
黄荆镇文化站站长徐挺告诉记者,黄荆镇香楠村史博物馆内的老物件是由乡贤徐永香从各处搜集和村民主动捐赠的。希望通过这些老物件让大家记住那段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同时,也让大家能够找到过往乡村生活的影子,让乡愁有所安放,更能体现一代人勤劳奋斗的精神面貌,激励后辈奋勇前行。“当然,我们所有的工作也是为了群众,只要我们为群众办事情、为群众谋福利,我们也相信未来的更多探索能够取得成功。”徐挺如是说。2020年,随着香楠村的“红军村”石刻落成,越来越多的红色资源被挖掘出来,这里的红色旅游也因此被带火。
在徐挺的带领下,采访团一行还攀登了“红军四渡赤水第一峰”—虎头山,用脚丈量“红军路”,用心体悟长征精神。
箭竹苗族乡 开创美丽幸福新局面
大道通衢,促进苗乡新发展;群峰环抱,凭添箭竹好风光。走进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乡镇)之一的古蔺县箭竹苗族乡,跳着婀娜多姿的苗族舞蹈、唱着婉转动听的苗族歌曲,热情好客的苗家女递上一碗甜甜的米酒,让采访团真切感受到了浓浓的民族风情。
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馆内,详细展示了古蔺县民族工作的基本情况,以及干群团结一心,抢抓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的时代机遇,撸起袖子加油干,取得的经济和城乡面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记者了解到,箭竹苗族乡苗族文化底蕴深厚,为了将璀璨的民族文化展示出来、传承下去,当地依托“自然风光美、民族风情浓、生态产业兴”的三大优势,完善基础设施,打造了“苗汉一家亲,我们在一起”阵地8个,并建立苗家文化展览馆、苗家大剧院和古蔺苗族非遗体验基地,组建专业队伍深入开展苗族文化研究,传承芦笙舞、蜡染、刺绣等民族舞蹈和手工艺等,推动“以农促旅、以文活旅、农文旅融合”,不断开创美丽幸福新局面,提升少数民族同胞幸福感、获得感。
记者手记
温江融媒记者 廖振宇
踏上这片红色的热土,我深切感受到了古蔺红色文化的厚重。历史的硝烟虽已散去,但透过红军后代和红色基因传承者的讲述,惊心动魄的画面仿佛历历在目,让我们为之震撼。作为一名记者和中共预备党员,四渡赤水的精神将激励着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增强自己的脚力、眼力、脑力还有笔力,用镜头和笔触讲好温江故事。
温江融媒记者 刘林
通过这次集中采访活动,我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了四渡赤水的历程和重要意义,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在生死存亡考验面前坚定忠贞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担当。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们更应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涉险滩、敢下深水,不断增强本领能力,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努力做一个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新闻工作者,不断创作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人无愧新时代的历史功绩。
(温江融媒记者:刘林 廖振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