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区受国办通报表扬的背后——汇“智”聚“势” 深耕大健康产业
5月7日,温江区因多年深耕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被认定为“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特色优势明显、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产业基础雄厚”。与温江同列的,还有江苏昆山,以及上海浦东、天津滨海等产业新区。
探访温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记者来到位于成都医学城的成都百裕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目前,百裕制药正由美籍华裔科学家邓炳初博士带领并组建团队,打算在创新药研发上大展拳脚。
邓炳初是一位资深的创新药科学家,先后在美国、中国带领团队从零开始开发过约20个上市和临床药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邓博士在美国担任多家医药公司高管;2005年来到上海,任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运营官;2012年来到成都温江,为当地医药企业担任创新药研发的“导师”。
如果在地图上画一条生物医药在全球兴起的路径,邓炳初的职业经历与这条路径大致是重合的。
产业往哪里聚集,资金、人才就向哪里流动。随着生物医药在全球的发展,邓炳初走过了一站又一站。现在这一站,就是成都温江。
选择
从分散到聚焦
全域专注发展三医融合大健康产业
寻根究底的话,温江为什么会选择生物医药?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温江产业发展的方向并不够聚焦。在这片仅有277平方公里的区域里,曾坐落着以食品饮料、印务包装、生物制药和电子信息为代表的多个门类的产业。产业门类虽多,但很难形成规模优势和集群优势。
资源禀赋、要素供给有限。“在深刻剖析自身条件的基础上,我们认识到,温江需要的是集中力量,发展前景广阔、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的朝阳产业。”谈起当初温江在产业选择上的思考,温江区发改局局长向彬这样说道。
经过深入剖析和思考,温江在全国率先提出医学、医药、医疗的“三医融合”发展理念,升级打造“三医+大数据/AI”现代产业体系。
经过近两年的筹备、数十轮艰苦谈判后,温江引入了全球化的新药研发平台药明康德,这是温江生物医药发展的重要一步,对产业上下游起到极大的吸附和整合作用。
据成都医学城管委会负责人介绍,药明康德成都新药研发中心落户以来,在其周围规划和引入了成都药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维亚生物新药孵化中心、上海景泽生物产业基地、康华生物研发及生产基地、罗欣医药研发及生产基地等项目,目前已形成面积2.89平方公里的成都医学城高品质产业空间,成为生物医药的产业聚落。
深耕多年,成都医学城以行业龙头为引领,聚集“三医”行业领军企业和上下游协作企业464家。其中,医学研发上,聚集了全球CRO排名前十的药明康德等企业151家;药械制造上,聚集了中国医药工业综合实力前三甲科伦药业、全国医药工业30强罗欣药业等重点企业152家;医疗服务上,汇聚了前海人寿妇儿医疗综合体等医疗机构61家;大数据/AI上,聚集了拥有国际领先消化内镜影像AI技术的希氏异构等企业6家,并启动建设了电子科大“三医+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2020年,医药健康产业营业收入达到300亿元。
保障
从体制到平台
营造“想进来宜生存离不开”的创新生态
第二个问题是:温江凭借什么“魅力”吸引广大“三医”企业前来?
首先是体制机制的大胆突破。
“跟很多地方谈判过,没想到,最后是温江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作为国内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电子科大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尧德中近年来一直在寻求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出路。
为鼓励高校科研人才勇敢走出来,温江区主动伸出橄榄枝,落地全省首个由区县一级政府主导设立的新型事业单位“四川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院”,让尧德中团队没有后顾之忧地走上创业路。
其次,是公共服务平台和载体的精心营造。
今年5月,面积1800平方米、由19个大小不等的会议室组成的高端共享会议空间在成都医学城“三医创新中心”三期内打造完毕。共享会议空间只是温江建立的众多公共服务平台中的一个。“三医创新中心”三期内还建设了成都医学城研发供应链服务平台,该平台包括生物医药研发进出口绿通公共服务平台、二级生物安全公共实验室、生物医药研发园区共享仓储物流体系三个功能板块。此外,园区还有两幢人才公寓,以及食堂、特色餐厅、超市、咖啡厅、健身房等各种生活配套设施,为“三医”人才提供了方便智能的工作环境以及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目前,“三医创新中心”已建成一、二、三、四期共计150万平方米,正在规划建设五、六期,未来将达到200万平方米。
“三医创新中心”是温江创新生态的一个缩影。“想进来、宜生存、离不开”“上下楼就是上下游,邻居共建创新链”,这样的创新生态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来温江创业。截至目前,温江已引进高层次人才140名,落户本科以上青年人才1.4万余人,已会聚各类科技创新人才20余万人。
坚持
十年磨一剑
更多创新成果在路上
第三个问题:温江的生物医药产业处于何种发展阶段?
人们常用“十年磨一剑”来形容新药研发的不易。一种新药从刚开始发现先导化合物到上市,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所以,生物医药产业既是先导产业、朝阳产业,更是一项“磨人”的产业以及长周期产业。
在十余年的奋发图强后,温江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已经进入从招引破局到集群成势、从壮大规模到完善生态的发展阶段,也有一系列的创新成果面世。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成都博奥晶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紧急攻关研发的核酸检测试剂盒通过国家应急审批,得到钟南山院士当众肯定,是四川省首个获批的核酸检测产品。
建海外实验室、投入巨资……更多的医药企业以极大的热情坚持着创新药研发。科伦药业在温江入驻了四川科伦药物研究院和四川科伦博泰生物医药股份公司两家药物研发企业,正在推进科伦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项目,布局了85项具有me-better优势的创新小分子和生物技术药,其中12项已获批临床。
2020年,成都医学城“三医研发小镇”被国家发改委评为全国特色小镇典型案例。成都医学城精准医学孵化器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这也是四川省内第一家生物医药专业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成都医学城成功获评省级高新区、优秀省级开发区、中国最佳医疗健康产业园区TOP10、四川省院士(专家)产业园。
专家点评
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温江做出了表率
——戴宾(四川省委省政府决咨委委员、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教授,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温江区“十四五”规划专家咨询组组长)
生物医药被国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四川省“十四五”规划要重点培育的产业新兴增长点,同时也是成都市“5+5+1”重点产业领域之一,这说明生物医药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
温江区通过真抓实干,多年来铆定目标不动摇,积极探索创新,到目前为止,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的新业态,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科技创新在加快赋能,创新主体的培育很有成效,产业优势十分明显,这就为四川和成都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表率,提供了样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