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活力创新路径寻找公园城市关键变量
若干年前,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提到一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尽管人们对大城市的拥挤感到厌烦,但仍不断向大城市迁移。
对此,他给出的解释是,诸如清洁的空气和大面积草坪等人们对宜居的传统印象是片面的,“追求物质的富足仍是人性的首要因素”,更强的经济活力是宜居城市的应有之义。
此后数年,宜居城市加速兴起。在中国社科院多年发布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城市排名的上升速度与宜居度的提升水平展现出强相关关系。在宜居中寻找活力,愈加成为城市发展的关键变量。
自三年前起,在公园城市“人城产”的建设逻辑下,基于“金温江”的美誉,成都市温江区对城市发展进行了再梳理。
最新提出的“1+3+50+100”全域公园城市规划体系中,温江将自身定位为“1个美丽宜业宜居宜游全域公园”——在“专医之城”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的同时,公园城市场景将为城市筑牢永续发展的动力源,谱写幸福美好生活新篇章。
全域公园
温江南城绿道 图片来源:梁波 摄
最新数据显示,过去5年,温江管理服务人口以每年净流入5万人的增速快速突破百万。
从历史上看,位于成都西侧的温江,因宜居拥有“金温江”之称,也成为人口快速增长区域。人口红利带来发展潜力,但同时,陆铭所观察的类似矛盾在温江隐现。
面对快速涌入的人口,温江需谋求转型,使城市发展导向更高质量、更精品化的路径上来。一种精明增长、高效发展的模式需要提上日程。
一系列重塑优势的安排,正在温江加速落地。
温江以“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5大新发展理念为依据,定下“五个之城”建设目标。在“三医融合产业之城、创新开放进取之城、便捷高效畅通之城、天蓝地绿亲水之城、文明和谐幸福之城”的方向下,温江对城市进行全盘谋划,为公园城市的建设打下根基。
2017年,在梳理温江生态、产业与城市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南城北林”的空间格局呼之欲出。在“南城精明增长、北林精明收缩”的发展理念下,两个板块各司其职、突出重点,不仅使温江大健康产业、花木等优势产业实现共同发展,也营造了南北两个区域共生共荣的局面。
在此基础上,温江提出构建“1+3+50+100”全域公园城市规划体系。
具体而言,温江期望构建1个美丽宜业宜居宜游全域公园,重点打造光华城市公园、健康产业公园、生态田园公园3个公园,建设以“天府绿道、人文成都、乡村郊野、城市街区、产业社区”公园场景为核心的50个公园城市示范片区,遴选展现蜀风雅韵、田园风光、现代时尚、国际风范公园场景品质的100个公园城市示范项目。
“全域公园”的宏大构想,恰似一条纽带,串起了温江历史与机遇、宜居与活力。
从整体格局上看,温江45.1%绿化覆盖率,可谓“推窗见绿”,出门即公园。“全域公园”将进一步放大温江的生态优势,并赋能人的发展,比如,包括构建“全龄友好型”城市、保持“生活成本”竞争力等内容被纳入温江公园城市发展规划当中。
换句话说,这是将人城境业的创新变革实化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向上力量,而这也是成都推行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题中之义。
据温江区住建局局长濮树贵介绍,温江还将进一步对标深圳千园之城、杭州未来社区等先进经验和前瞻理念,并邀请住建部风景园林专家委员会专家何昉作为顾问专家,对外借智借脑,以重塑公园城市内生动力。
聚人兴业
成都医学城三医创新中心 图片来源:张志强 摄
“全域公园”的整体规划,正不断渗透进温江城市发展的提档升级当中,并带来城市活力创新的关键变量。
2月初,在温江新城区光华新城的核心区域,位于温江江安河五福桥与凤凰北路大桥框定的1.9公里范围内,沿江安河而建的190亩公园正式拆开围挡对外开放。根据当地的规划,被定位为温江公园城市的“高质量精品示范段”。
温江江安公园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位于温江新城人口聚集的新中心。在进行公园城市打造前,温江区住建局相关人员调研发现,大量创新创业年轻人成为这里的主要居民。
温江江安公园也体现出这一特点——大量造型各异、富有现代美学倾向的编艺装置艺术符合年轻人审美,而即将入驻的一批文化消费场景,更提升了当地的年轻创新文化氛围。
某种意义上说,这构建了一个丹尼尔·西尔式的场景——这位场景理论的提出者认为,场景能够使城市的各项功能在空间和个体生命互相交叠中实现重新定位,在场景逻辑下,人因特定的文化而聚集,并为城市发展发挥更大的价值。
在“全域公园”的整体构想下,温江“三个公园”形态愈加鲜明。其中,在光华城市公园中,江安河公园天府绿道型公园城市示范片区有效提升城市宜居度;在生态田园公园中,花卉大观园乡村郊野公园城市示范片区推动城乡统筹融合发展;而在健康产业公园中,高品质科创空间更加深温江“三医”的创新水平。
场景及其所构建的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模式,形成了有效的“人才粘性”。成都博奥独立医学实验室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冬的切身感受是,加速涌入温江人才不断“流动”,各类生态也由此形成。
另一个突出的例子体现在“南城北林”的新形态上。
由于各类场景的打造,“南城北林”的空间关系进一步被叠加了“南店北厂”产业关系。
新增的场景在引人聚人的同时,不仅为“北林”的花木业态添加了观赏与旅游功能,而且在“南城”作为装置艺术摆放的编艺作品,成为新品发布的“橱窗”,使其得以向产业链下游延伸。由此,滨河社区和滨河片区、乡村与城市、产业功能区和公园城市形成了有机联动。
据温江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单一滨河景观为复合公园场景,对生态场景、商业场景、运动场景、休闲场景、消费场景、旅游场景的全覆盖,也更有利于实现生态资源最大价值转化。
创新策源
市民在北林绿道骑行 图片来源:孙琳 摄
眼下,温江公园城市正激发出更强大的创新策源能力。
去年10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部分内容对外披露。备受关注的是,双城经济圈的定位被进一步上升至“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对于成渝地区而言,需要重新审视自身,抓住机遇。
过去几年,温江发挥比较优势,已集聚464家三医行业领军企业和上下游协作企业,医药健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连续三年保持25%以上增长。
在此基础上,温江确立生物药、高端药械等8个产业门类17个重点产业细分领域,并升级打造“三医+大数据/AI”现代产业体系,并将2035年发展目标定为“世界知名的健康产业高地”。
温江亦迎来绝佳的发展机遇期。在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的规划中,成都医学城占据一席之地,承载生命科学创新功能,共建生命科学创新区。全域深耕大健康产业的温江,将有望进一步实现能级提升。
作为智力投资高、回报周期长的产业,医药发展需要定力,更需要足够的创新能力和前瞻视野。这决定了医药行业的核心资产是人才,有什么样的人才,将影响医药产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放眼全球医药产业重镇,新的思路正在改变固有发展模式。在医学城标杆波士顿,麻省理工大学附近的肯德尔广场地区近年来展开了新一轮创新研发社区综合性开发工程。创新社区为波士顿贡献了源源不断的创新种子,而各种创投咖啡、共享实验室等营造的创新文化则是创新中心得以不断推陈出新的密码。
位于建成区中的波士顿医学城,由于发展空间局限,只能通过存量更新盘活产业;但对于温江,充足的生态资源则能够提升其发展潜能。业内有一种观点认为,生态特色明显、社交场景丰富的环境更容易激发创新,且能为人才提供更有吸引力的品质生活方式。
在温江的探索中,“健康产业公园”的全新形态在医学城呼之欲出。
在打造高品质科创空间和高品质产业空间的过程中,绿道和慢行系统再一次发挥出串联作用——在研发孵化机构、医疗服务设施和居住小区之间,通过“地下互通、空中连廊、屋顶绿化、绿篱森墙”等设计理念,塑造出一个智慧高效、绿色发展的宜业公园形态。
编制公园城市规划时,“产业生态雨林”的概念亦被提出。在绿道、景观平台、景观水系等串联工业建筑下,绿色多维、层次分明的产业空间将进一步提升产业内部的协同性。
公园城市激发创新活力、带动产业升级。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正在温江逐渐浮出水面。
文字 | 伍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