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党史故事——中共温江县委的建立
温江和平解放后,在中共温江地委的领导下,建立了中共温江县委及其政权组织,机构逐步健全,温江县委成为带领全县人民进行革命和各项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1950年1月4日,李兆业率领24人的工作组到温江实施军事管制。1月7日,地委在温江西大街地委院内召开全专区解放军和地下工作同志会师大会,温江县军事代表、南下干部、地下工作同志参加了大会。此后,地下工作同志统一由县委领导。
1月17日,中共温江地委决定,冯和骏任温江县委书记兼温江县长。4月11日,中共川西区党委派李光任温江县委书记,冯和骏任县长,集中精力抓政权建设工作,温江县委由李光、冯和骏、李兆业组成。7月31日,中共温江地委组织部通知,地委报经川西区党委批准,中共温江县委由李光、冯和骏、李兆业、王东明、吴连级、赵飞雄6人组成,由李光任书记,李兆业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至此,中共温江县委正式组建完毕。至1956年6月中共温江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前,中共温江县委组成人员的变动,均由上级党组织任命,县委由书记、副书记、委员组成,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和委员人数时有变动。1956年6月,中共温江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以后,县委由委员15人组成,设常务委员会;1956年7月,根据中共四川省委指示,县委设书记处,书记改称第一书记。
县委成立后,县委工作机构和下属基层党组织迅速建立。县委工作机构根据政治任务、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各项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需要逐步设置、调整和完善;同时,为适应政治运动和开展专项工作的需要,还设置过一些临时机构,但大都随着运动或工作的结束而陆续撤销。1950年,县委设秘书室、政研室、组织部、宣传部;1951年增设统一战线工作部;1953年成立县纪委;1954年秘书室改为办公室;1955年纪委更名为县委监察委员会。1953年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国家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为了加强党的领导和各方面工作的需要,又陆续增设了农工部、财贸工交部等工作部门,至1956年底,温江县委实有工作机构8个。
随着县委各工作机构的逐步设置、调整和完善,基层党组织也随之建立起来。1950年6月,温江县设置鱼凫、文家、三圣、寿安4个区;同月,中共温江县委为加强党对一系列政治运动的领导,分别在县属4个区建立党的工作委员会,作为县委的派出机构。1950年7月,温江县人民政府民字第91号通知,奉川西行政公署民政字1006号令,转内务部规定关于县以下区之名称均以数字排列的要求,鱼凫、文家、三圣、寿安4个区改设为第一、二、三、四区。其中:第一区委驻鱼凫镇庆丰街,辖鱼凫镇、清平、涌泉、永安、永兴乡的党支部。第二区委驻文家场,辖文家、苏坡、青苏、隆兴、公平乡的党支部。第三区委1950年6月驻三圣场,同年秋迁至舒家渡,辖三圣、永盛、和盛、踏水乡的党支部。第四区委驻吴家场,辖寿安、毗卢、镇子、通顺、平安乡的党支部。1953年9月,根据温江专员公署通知,将第一区属鱼凫镇划为城关区。1954年7月,撤销第一区委员会,同时成立城关区委员会,区委驻温江县城十字口西侧,辖县城范围。1956年6月,温江县撤销区的建制,各区区委相应撤销。
1950年至1952年,在全县开展的减租退押、清匪反霸、土地改革等斗争中,涌现了一大批党的积极分子。经组织培训、考察,按照党员标准,严格履行入党手续,发展了一批积极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奠定了基础。从1952年1月起,各乡镇相继建立临时党支部。1952年4月起,各乡镇陆续建立正式党支部,到1954年6月全县18个乡镇都建立了党的正式支部。1955年6月,各乡镇党组织先后扩建为党总支。至此,温江县全面建立、健全了区、乡镇党组织。温江县委在建立、健全区、乡镇党组织的同时,根据党的工作和各项建设事业的需要,陆续在一些县级部门、系统建立了党组、党委。1951年,为了加强党对政府、地方军事工作的领导,县委在政府和公检法系统建立了党组。1955年撤销政府党组,同时分别建立党群财经和政法党组,并在各部门、系统逐步建立基层党组织。至1956年12月,全县共有党支部113个,其中工业系统3个、交通系统1个、农业系统88个、财贸系统12个、文卫系统2个、县级机关7个;总支15个,其中农业系统14个,县级机关1个;党委2个,均为县级机关党委。全县县级部门、系统党组织基本健全,逐步实现了县委对机关、部门、各系统和农村有组织的领导。
县委成立后,随即开展了以“减租、退押、清匪、反霸”为中心的四大运动和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以及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和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通过三年民主改革,县委的工作逐步转移到恢复国民经济和组织互助合作化运动,以及为贯彻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上来。温江县委成为了带领全县人民进行革命和各项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