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 > 正文

成都:重构开放格局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率先突破

来源:成都日报 2021年03月08日 11:12
评论

e91aa611-9209-4dc0-a3cd-1aa8e63205dc.jpg.jpg

作为一个内陆城市,成都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离世界那么近。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成都以国际视野和历史眼光审视发展的“势”与“场”,紧紧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的总目标,深化改革开放,聚力创新发展,坚持在世界城市体系和国家战略全局中谋篇布局,确立新时代“三步走”战略目标,推动成都实现了从区域中心城市到国家中心城市、进而冲刺世界城市的历史性跨越。

开放,成为成都发展的最大变量。

提交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的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更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成都正乘势而上由内陆腹地向开放前沿华丽演变。

从城市之于全球、局部之于全局、当前之于长远、发展之于民生的宽广视角,坚持在世界城市体系和国家战略全局中谋篇布局,成都擘画出城市发展目标:“十四五”时期,打造国内大循环战略腹地、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门户枢纽;到2035年,全面建成泛欧泛亚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内陆到前沿

建设泛欧泛亚的国际门户枢纽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天府国际机场项目设计总负责人邱小勇说过,天府国际机场的“太阳神鸟”造型,蕴含着“为经济腾飞插上翅膀”的美好寓意。于成都而言,有两层意义:一方面希望它可以成为“引擎”带动成都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希望它能助力成都成为真正的“枢纽”。

随着这座“神鸟”即将投入使用,成都也将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中国大陆第三座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届时,将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形成“两场一体”格局——天府国际机场为主枢纽机场,服务成渝世界级机场群,覆盖广泛的国内国际客货运航线网络;双流国际机场则定位为区域航空枢纽,主要运营国内商务航线、旅游航线、高原航线、港澳台地区航线。

与机场遥相呼应的是奔驰在轨道上的中欧班列。谋求开放的最优解,成渝双城蓄势在中欧班列上有所作为。

今年1月1日,迎着新年新气象和“十四五”开局的第一缕阳光,成都和重庆两地同时举行了中欧班列(成渝)号首列发车仪式。成渝两地的两列中欧班列满载出口货物,一路向西奔向欧洲。这是国铁集团首次批准成渝两地统一品牌。成渝两地携手深度开展中欧班列合作,实施推动畅通“双循环”、唱响“双城记”。

成渝双城是全国开行最早、运行最稳定、影响力最大的中欧班列城市,为全国提供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2020年,成渝两地中欧班列开行数量近5000列,历年累计开行量达14000列,占全国开行总量40%以上。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纪寿文认为,成渝合作携手培育中欧班列发展新机遇,在RCEP签署和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的背景下,中欧班列(成渝)将有更大的发展机遇,将为西部对外发展构建更加畅通、高效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推动成都和重庆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去年面对疫情的影响和冲击,成都再次提出要着眼共建面向世界链接亚欧的战略通道和门户枢纽,完善泛欧泛亚节点网络和四向拓展服务体系,构建连接东盟、衔接日韩、覆盖中亚、联通欧洲进而链接全球的亚蓉欧陆海空联运战略大通道,打造“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供应链枢纽城市。

如今,成都国际铁路港已对外布局7条国际铁路通道和6条海铁联运通道,构建起以成都为枢纽的通边达海、内畅外联国际陆海联运通道体系,南向连通东盟全境、西向直达欧洲腹地、东向辐射日韩和美洲,北向对接中蒙俄经济走廊,实现连接境外59个城市和境内20余个城市,助推西部地区加速融入全球经济格局。

西部到全国

冲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

成都的远景目标提到,到2050年,建设成为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成都特质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

对此,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院长周振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成都是怀有冲刺世界城市的壮志雄心的!尤其是把最远的规划设定在了2050年,且将区域性定位瞄准泛欧泛亚。”

去年8月,著名评级机构GaWC(“全球化和世界城市”研究小组)发布《世界城市名册2020》,成都排名较2018年再次提升12位,位列全球第59名,入选Beta+(世界二线强城市),持续保持着在国内新一线城市的领跑地位。

持续提升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位势能级。这是成都继2016年、2018年之后,第三次实现大跃升,距离Alpha(世界一线城市)级别又近了一步。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成都摒弃“盆地意识”“西部思维”,跳出区域中心城市的视野局限,重新锚定自己在全省、全国、世界城市坐标体系中的位置。

冲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成都提出,坚守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世界文化名城的战略定位。

历史给予成都使命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等机遇,正在从能级层次、区域位势、承载空间等方面深刻改变成都的发展格局,也不断为城市战略定位和发展路径赋予新的内涵。

去年底,成都提出,建设国内大循环战略腹地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门户枢纽。

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成都在谋外的同时,也在探索内部空间的持续优化。

“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着眼破除圈层发展惯性和资源环境约束,突破“大城市病”瓶颈,打开面向未来永续发展新空间。成都,迎来“千年之变”——

东部,高起点规划、培育实体经济新动能,组群式留白、留足未来发展高弹性;

南部,强化创新体系建设,发挥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战略支撑作用,高标准拓展;

西部,承担着成都平原最重要的生态涵养功能,建设生态安全屏障,控制性发展;

北部,改善人居环境,优化产业结构,构建适应开放型经济要求的产业体系,高质量改造;

中部,是成都千年文明的核心,打造最能代表国家中心城市能级水平的高品质高能级生活城区……

单向到多维

构建经略全球的供应链体系

有研究显示,全球商品、服务、资产和人员流量每年为GDP贡献2500亿至4500亿美元,即占全球总产出的15%至25%。城市可以成为这些全球流动的关键节点,从而刺激创造高质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产出。

进入新时代,成都在经济增速、实际利用外资、人才集聚、城市品牌等方面迅速迈向中国城市竞争力的前列,产业竞争力持续攀升。

早在2017年,成都市就提出推动城市发展从生产导向转向生活导向,实施消费升级行动,促进生活性服务业转型提质。从“绿道经济”到“夜经济”再到“首店经济”,每一种新业态、每一个新场景的出现,都是最生动的映照。

消费潜力的勃发,在成都得到最完美的诠释:“双第一”,据此前公布的春节7天假期文旅数据中,成都以1447万的游客量暂居城市旅游第一名。旅游总收入成都吸金127.6亿元,遥遥领先其他城市。

供应链体系的另外一个重点环节,则是企业敏感要素的聚集、供给体系的完善、科技创新的供给,以及市场拓展的边界。

成都在科技革命中参与改写全球竞争规则、重塑世界创新版图的时代大势,通过增强创新策源能力实现勇立潮头。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加快筹建天府实验室,推动成都超算中心、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等平台落地建设……去年以来,一大批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的布局,被视为成都创新策源的引力。

科技创新的供给,让这座城市充满活力。3月3日,极米科技在上交所举行敲钟仪式,正式登陆科创板。而在此之前,包括成都先导、苑东生物、纵横自动化等多家硬核科技企业已经陆续在科创板上市。

去年11月,成都市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大会召开。成都提出要加快建设国家先进生产性服务业标杆城市、全球服务资源配置战略枢纽、世界服务经济优选城市。三个定位,均为成都首次提出,这也意味着成都建设世界城市的方向将回到世界城市的最初定义,那就是世界经济的关键地点,全球商品和服务贸易的关键中心。

目的只有一个:全力打造全球供应链体系,大力引进高素质专业化人才,推动成都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实现从辐射西部变为经略全球。

推动城市发展动能重构,加快构建以开放、科技、改革、文化为内核的动力机制,在持续推进“量的积累”中不断实现“质的飞跃”。

从单向到多维,经略全球的成都正构建着时代新坐标。

奋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率先突破——开放,让成都与世界更近;谋远,让成都走向世界城市之路更宽。

代表委员说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成都带来更多机遇

成都近年来获得多个国家级战略支持,作为西部大开发重要城市,成都无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一带一路”建设大幕开启,引领成都由内陆腹地跃升为开放前沿。而如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则为成都资源聚集与共享带来更多机遇。

“一带一路”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双循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成都从内陆腹地向开放前沿转变。如今,以成都为枢纽的国际通道连接境外59个城市,辐射RCEP区域和中亚、欧洲近30亿人口市场,参与国际竞合的“势”与“场”显著增强。数据显示,成都的经济外向度由2016年的22.9%提升至2020年的40.4%,国际消费中心加速成势,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资源要素集疏枢纽。这些是成都近年来发展的表现,也是成都从区域中心城市到国家中心城市再到冲刺世界城市的实力支撑。

放眼全球,世界先进城市无不是拥有大视野、讲究大格局,始终坚持顺应时代大势、发展大局而永立潮头。

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企业愿意到成都布局设点,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愿意到成都就业安家。变身开放前沿,不仅吸引到企业,更是彰显胸怀,吸引到人。

城市的发展在于谋远。重构发展格局,是成都近些年来留给外界的感受,正推动成都实现从内陆腹地到开放前沿。跳出“内陆思维”“西部思维”和“单向思维”的主动应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成都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形势,主动把握重大机遇,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去年底,成都提出力争到202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而作为远景目标和远景展望,力争到2035年全面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泛欧泛亚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天府,成为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成都特质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

这是成都的机遇,也是我们市民共同的期待!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