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坝坝宴上热搜,这不只是一顿饭
立冬刚过,“四川坝坝宴”登上热搜。而在成为网络焦点之前,它早已温暖四川人的胃与心多年。
“走,吃坝坝宴!”不管在古镇街角、田间地头,还是院坝晒场、房前屋后,这声吆喝总是那么亲切熟悉。炊烟升起,人声鼎沸,坝坝宴热闹开场。它不只是一顿饭,更是四川人刻在骨子里的热闹,是平凡生活的犒赏,是血脉中流淌的乡愁。

泸州市江阳区华阳街道瑞景社区举办百家宴活动(资料图) 摄影/C视觉 刘学懿
说起坝坝宴,每个四川人的记忆里,都有一段被香气与喧闹包裹的童年。
村里凡有红白喜事、节庆聚会,必定要摆上几桌坝坝宴。这消息传得比风还快,不出半日,便能传遍整个村子。宴席前一日,盛大的“总动员”就已开始。主人家把院坝、晒场乃至村口平坝打扫得干干净净。乡邻们自发赶来帮忙,无需多言,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彼此心领神会。这场景,四川话叫“打伙”,透着一股抱团取暖的亲热劲儿。
那临时砌起的土灶,仿佛有着超常的魔力。几块砖头一围,架上口大铁锅,柴火噼里啪啦一烧,火苗蹿得老高。掌勺的,必是村里德高望重的乡厨,颠勺、下菜、撒料、起锅,一气呵成。一群孩子围着灶台打转,馋得直流口水。
开席的号令,通常是一串长长的鞭炮声。八仙桌、长条凳,一桌坐满八个人,挤挤挨挨,好不热闹。没有精致的餐具,只有粗瓷大碗,盛的却是满满的心意。亲友乡邻聚在一处,共享喜悦、同担岁月,这份被人情味包裹的温暖,如烙印般,深深刻在心底。

成都彭州市通济镇阳平社区举行坝坝宴(资料图) 摄影/C视觉 罗国杨
四川坝坝宴,讲究的是“硬菜”当家。九大碗、十大碗是标配,寓意长长久久、十全十美。每一道菜,都有讲究。

厨师正准备上笼蒸“九斗碗”菜品 摄影/C视觉 肖渝
“头牌”非烧白莫属。一片片肥瘦相间的五花肉,码得整整齐齐,底下铺着吸饱肉汁的芽菜,上锅蒸得软糯入味。夹起一片,晶莹透亮,肥肉入口即化,瘦肉酥烂不柴,芽菜的咸香与肉的油脂香完美融合,那滋味,简直“不摆了”。
当然,少不了蒸肘子,皮糯肉烂,用筷子轻轻一拨就骨肉分离;还有个子鱼,通常以整条鲤鱼或其它鲜鱼烹制,佐以泡椒、姜蒜,烧得汤汁红亮、鱼肉鲜嫩;更别提经典的夹沙肉,肥肉中间夹入豆沙,炸过再蒸,口感层次丰富,甜而不腻。

在成都市双流区黄龙溪镇黄龙社区黄龙大剧院,厨师配制坝坝宴菜品 摄影/川观新闻记者李向雨
除了这些“大块头”,凉拌鸡、红油耳片、炸酥肉等“配角”同样出彩。尤其是凉拌鸡,土鸡肉质紧实,淋上红油、花椒、酱油等佐料,再撒上花生碎和葱花,麻辣鲜香,是绝佳的下酒菜。
这烟火气,不只在于食物本身,更在于其独特的呈现方式。桌子联排摆开,凉菜、蒸菜、炒菜一一备好,一钵一钵地端上桌,轮流开动。没有繁文缛节,只有最直接的分享与最真诚的交流。

在成都市双流区黄龙溪镇黄龙社区黄龙大剧院,千名老人品尝145桌坝坝宴喜迎九九重阳节 摄影/川观新闻记者 李向雨

对于每一位离开四川的游子而言,坝坝宴,就是乡愁最具体的模样。宴席上不设防的亲近、院坝里升腾的烟火气,总在无声地抚慰人心、犒劳味蕾。
坝坝宴,早已超越了吃的范畴。它是一种社交方式、一种情感纽带,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让“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老话愈发厚重,承载着从出生满月到婚嫁寿宴的人生节点,见证着每一个重要时刻的欢笑与祝福。
无论走多远、离乡多久,只要想起坝坝宴,那股热辣鲜活的气息便在胸中涌动,瞬间将你拉回故土。它提醒你:你的根,在那片充满人情味的土地;你的血脉中,流淌着川人那份热情似火的精神。
因此,坝坝宴不只是一场宴席,更是四川人心中永不褪色的风景。任凭世界变迁,这份最本真的人间烟火,永远是我们心底最温暖的归宿。

本期话题
坝坝宴的“九大碗”,你知道是哪九道菜吗?你最爱哪一道?评论区聊一聊~
撰文/自贡市自流井区融媒体中心 尚永高
天府新视界编辑部 刘志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