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 > 正文

冬地生“夏菇”,成都金堂县发现低温型野生食用菌新品种

2025年11月14日 10:54

11月12日,记者从成都市金堂县农业农村局证实,在全国最大的羊肚菌交易集散中心所在地——金堂县赵家镇发现一种低温型野生草菇新菌种。鉴于该菌种突破传统种植季节限制,在低温环境下呈逆生长态势,国内不少食用菌专家看好其发展前景。

金堂发现低温型野生食用菌新品种

“该野生草菇菌种是本月3日在本公司种植基地露天堆料场上发现的。当日室外气温仅14、15度。”成都天绿菌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石毅说,目前,该企业已把所发现的野生草菇样本送去开展基因检测,也采集了草菇的母种,准备进行试验种植。

“草菇又称兰花菇,是一种高温生长型食用菌菇。其产量比较高,平均亩产可达上万斤,商品化和经济价值较高。”据成都天绿菌业有限公司特聘专家、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教授贺新生介绍,草菇的主要种植期为6至9月之间,最佳种植气温在25℃至35℃之间。“在冬季需通过大棚人工提升温度才得以实现。”贺新生说。

金堂发现低温型野生食用菌新品种

记者了解到,生长环境所需气温,是限制我国食用菌商品化栽培和产业化发展的一大瓶颈。如有着“西部菌都”美誉的金堂县,至今羊肚菌每年只可种植一次。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正大力研发和推广工厂化、智能化立体栽培,变过去一年种植一次为可达6—8次的“周年化出菌”,从而大幅提升产量,降低种植风险,提高种植利润。

“此次发现的野生草菇菌种,在金堂室外温度仅十几度的深秋初冬时节,依然保持旺盛的生长势头。这说明它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正常生长。”贺新生认为,通过培育新品种和合理的栽培管理,有望在秋冬时节实现草菇室外种植。

贺新生还指出,这次发现的野生草菇菌种,和传统的稻草、棉渣栽培方式不同,是在纯木屑上生长的。他认为,如果在木屑等基质上进行栽培尝试,这不仅为草菇的栽培提供了新的基质选择,也有助于减少农业废弃物,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低温型草菇有良好应用价值。”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副所长、食用菌设施栽培与健康产品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甘炳成建议,应加快对其商品性和产量等农艺性状进行专业评估,以开展和推广产业化应用。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