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人狂追的,不只是足球!
当终场哨声划破夜空,自贡南湖体育场成为一片欢腾的红色海洋。11月9日晚,川超联赛川南赛区上演关键一战,自贡队主场2:0力克泸州队,实现主场四战全胜的佳绩,提前锁定出线名额。
从“川南小霸王”到“魔鬼主场”,自贡足球正以硬核战绩破圈。但足球,从来不只是足球——它是城市文化的流动名片,是盐都儿女的情感纽带,更是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
一粒球,是千年盐都的“文化盲盒”
“自贡灯城燊龙队”——这支球队的队名本身,就是一部微缩的城市志。“盐龙灯”三大元素,凝聚着这座城市的基因与灵魂。
盐是自贡的根。自贡两千年凿井制盐史沉淀出“百炼成盐”的韧劲,如今化作球员赛场拼抢的韧劲——每一次冲刺都像盐井掘进般执着,每一次防守都如盐晶凝结般坚定。赛场边,盐帮菜的香气飘满看台,冷吃兔的鲜辣、火边子牛肉的醇厚,既是盐都人舌尖的记忆,也是球队“硬核”风格的味觉注脚。
自贡灯城燊龙队(资料图片)
龙是自贡的魂。作为“恐龙之乡”,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见证了亿万年的生命奇迹,龙的意象始终代表着不屈向上的力量。球员们在场上腾挪闪转,恰似远古恐龙的灵动与勇猛,传承着这座城市“敢为人先、勇毅前行”的基因。赛场外,仿真智能恐龙摇头摆尾,与球迷互动合影,让千年龙文化在欢呼声中焕发新生。
灯是自贡的韵。“天下第一灯”为赛场披上华彩,恐龙、兔子与足球元素的灯组交相辉映。看台上的彩灯与闪光灯汇成星河,既延续着自贡百年灯会的光影记忆,也照亮球员每一次冲刺与射门。
赛场拼搏(资料图片)
百年足球历史更添厚度。1924年蜀光中学播下足球种子,1964年斩获省赛冠军,近年连续三届跻身全省前三,让文化基因与足球热情深度绑定。自贡灯城燊龙队的球员来自各行各业,他们的奔跑与并肩,既是盐都文化的鲜活传承,也是这座城最深沉的生命力写照。
赛场上,自贡队员年龄跨度从18岁至45岁,他们是公安民警、人民教师、企业老板、外卖小哥……他们就是你我身边的普通人。他们的奋力奔跑,如同千米盐井掘进的回响,在每一个自贡人心里引起共振。
一粒球,是“全城参赛”的集体认同
自贡人用热情把赛场燃成“城市会客厅”。耗时2个多月组成的四千人球迷协会,如同拍打岸边的红黑色海浪,持续不断地起伏、翻涌、歌唱,一场比赛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他们用本土创意的TIFO,用不可磨灭的激情,为球员助威,带动全场氛围。
自贡球迷巨型TIFO 记者 周馨钰 摄
足球,点燃的不只是胜负心,更是城市向心力的“引爆点”。专业球迷之外,更多是不懂规则、不看球,但自贡每场比赛不落下的普通自贡人。线下节节攀升的上座率、“一票难求”的景象,与线上单场直播2.3亿次浏览形成共振。
有的人在场内呐喊,有的人在第二观赛区鼓舞,有的人在千里之外的屏幕前欢呼,他们坦言:“不是喜欢足球,而是想让自贡赢。”“深爱的,是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我为自贡自豪。”“盼归乡”的留言,道出了盐都儿女的共同心声。
进球了,第二现场市民欢呼(资料图片)
这份认同更延伸至赛场之外。自贡球迷客场观赛后自觉收捡垃圾;社交媒体上,“吃的咸、看得淡”的自贡人将资阳、内江、泸州、宜宾视作兄弟老表,无论比赛胜负都不忘道一句:“二天来耍,冷吃兔管够!”
一粒球,是“赛场之外,同样提速”的转型锐气
正如球队敢打敢拼,自贡这座老工业城市在无人机、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赛道上全速奔跑。
无人机产业“一飞冲天”。自贡航空产业园作为全省唯一以无人机及通航产业为主导的省级经开区,已聚集成飞、中航无人机、腾盾科创等60余家重点企业,目标到2027年,集群规模将突破300亿元,成为四川低空经济的“核心引擎”。
新能源产业“逐钠而行”。自贡凭借岩盐资源禀赋,推动从“一粒盐”到“一块电池”的绿色转型,已引进兴储世纪、珈钠能源、容钠新能源等31个钠电项目,总投资超400亿元。
人工智能产业“乘数而上”。自贡以数据标注为切口,集聚百度、腾讯、火山引擎等42家企业;同时,九识智能无人车、优必选机器人等项目落地,推动“车机龙、医算数”六大AI场景应用,打造全国“单项冠军”。
赛后闪光灯聚成的“星海”送别球员(资料图片)
当《红日》《明天会更好》的万人合唱声响彻南湖体育场,自贡人摇动的不仅是手机闪光灯,更是一座城市不甘平庸、永怀希望的梦。川超赛季终会落幕,但“魔鬼主场”唤醒的城市精神,正推动自贡在更广阔的赛场上全力冲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