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最大红叶区的限定浪漫,我们找到了!
“巴山一夜风,木叶映天红。”
在川陕交界处的巴中市南江县北部,坐落着一片面积达680平方公里的红叶群落。这里,就是光雾山旅游景区。
每逢秋季,一场红色的魔法秀便在此上演。40余种变色树种次第“燃”遍层峦,织就“亚洲最长红地毯”。色彩层次之丰,如天工调色;景观规模之宏,浩荡磅礴;观赏周期之长,宛若时光在此停驻。
俯瞰光雾山红叶 图据巴中市文旅集团
巴中市档案馆里,一张光雾山秋景的珍藏照片,道尽了这片山林的壮美:漫山红叶层叠尽染,气势如虹;缭绕云雾轻柔缠绵,如梦似幻。
作为米仓山脉的最高峰,光雾山的红叶为何红得如此炽烈?
光雾山的“红”,源自4000万年前留下的生命物语。巴山水青冈的种子在光雾山的怀抱中苏醒,化作悠长时光里的一抹亮色。这种被誉为“冰川时期活化石”的古老生命,全球罕见,中国独有。米仓山是世界上水青冈分布最集中、面积最广的区域——全球水青冈属植物约10种,仅此一地便拥有4种。如今,3万余亩巴山水青冈,仿佛整座山秋天史诗的执笔人,以古老的生命力写就漫山磅礴的红意。
光雾山旅游区 图据巴中市文旅集团
光雾山的“红”,也来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多树种、多叶形的“混搭”,成就了它独具个性的“红”。水青冈、三角枫、红翅槭等40多种树木的秋叶,不仅有色,更有形——鸭掌状的三角枫舒展秋意,鸡爪形的槭叶点缀山峦,五角枫如星斗洒落林间,盐肤木的叶片似羽轻扬……叶形各异,色彩纷呈,20余种红色在群山间交织晕染,宛若一场流动的色谱盛宴。
光雾山的“红”,还始于地理写就的壮丽诗篇。它坐落于北纬32度,正处于中国南北气候分界与冷暖气流交汇之地。每逢秋意转浓,北方冷空气与南方暖湿气流在此相遇,成为催化树叶变色的天然“发酵剂”。叶绿素逐渐分解,叶黄素与胡萝卜素携黄、橙之色闪亮登场;部分叶片中产生的花青素,更在酸性环境中幻化出深深浅浅的红色。
时间、生命、自然与地理在此和鸣,共同写就这一山限定的红色浪漫。
光雾山红叶 图据光雾山景区
光雾山的“红”远不止于一座山。
这里铺展着山奇、峰险、石怪、谷幽、水秀的“五绝”画卷。光雾山以奇特喀斯特峰丛地貌为代表,以苍翠森林植被为基调,集秀峰怪石、峭壁幽谷、溪河瀑潭、原始山林于一体,涵盖桃园、大坝、十八月潭等景观。漫步其间,峰丛、红叶、云雾、峡谷共同勾勒出天地的画境,无论是红叶与云海的交响、溶洞与碧水的私语,还是从香炉山的云海彩林到十八月潭的潭瀑相映,皆兼具北方山岳的雄浑与江南秋色的灵秀。

光雾山旅游区 图据巴中市文旅集团
这里是一部可阅、可感的地质教科书。红叶背后,蕴藏着亿万年的地质密码。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由光雾山、米仓山、诺水洞天等七大地质区域组成。其中诺水河风景区拥有128个洞洞相连的溶洞,是世界上发育母岩地质时代最多的溶洞群。龙湖洞内,“亿万鹅管”密如繁星、晶莹剔透,若水晶帘幕。这是世界上单片面积保存最大、最完好,兼具科考和美学价值的亿万鹅管群,堪称一部宏大深邃的自然档案。2018年4月,光雾山-诺水河地质公园成功入选世界地质公园。
诺水河溶洞群 图据通江文旅
光雾山的“红”,集人文瑰宝与精神丰碑于一身。
一抹红色连古通今,诉说着文脉绵延。巴中市档案馆收藏的古蜀道示意图中,米仓古道北起陕西汉中,南抵四川巴中,是连接蜀地与汉中的三大古蜀道之一。这条始凿于商周的古道,五百余里承载千年风华,曾见证萧何月下追韩信的传奇,也助力刘邦暗度陈仓、定鼎中原。历史风云流转,南北文化在此交融,留下的关隘遗址、摩崖石刻,如同山川史册,千百年来诉说着商旅往来、兵家争战。
人们还可以走进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缅怀铁血忠魂;步入将帅碑林与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触摸红色脉搏;探访红军石刻标语群,感受那闪耀巴山的赤色印记。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铁血丹心主题雕塑 图据川观新闻
光雾山的红,以山为卷,以叶为语,静待来者——来细数地质的年轮,聆听自然的回响,感受这片红色土地深处不息的生命之歌。
天府新视界&四川省档案馆 联合出品

本期话题
撰文/边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