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 > 正文

评论丨川超 看的何止是足球

2025年11月07日 09:52


川超七轮,激情如荼,滚动的足球融合体育、文化、娱乐与消费,形成了充满张力的“同心圆”。当足球不再局限于赛场绿茵之内,当体育激情与城市活力深度交融,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盛宴已然开启。

图片

11月1日,绵阳九洲长虹队主场迎战甘孜州有机牦牛队。在城区小枧生态湿地公园蝉躁草坪音乐派对现场,巨幕投影出赛场实况,乐队的电音鼓点与绿茵场上的呐喊声共振,球迷成为沉浸式体验的参与者。

音乐派对的动感旋律与赛事进程的跌宕起伏形成情感共鸣,美食摊位的烟火气与荧光棒组成的灯海构建起立体社交场域。这种设计精准契合了年轻群体对“体验经济”的深层需求——他们追求的不再是单一的赛事结果,而是全过程、多维度、可参与的文化体验带来的情绪价值。

图片

从“赛事-媒体-受众”到“赛事-场景-体验-传播”,川超的破界实践,本质上是对体育文化传播逻辑的重新解构。球迷会、啦啦队、美食趴、音乐节……体育赛事成为文化载体的同时,音乐、美食、社交等元素又反向赋能体育传播,形成“1+1>2”的传播效应。这种跨界融合,正是当下“体育+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注脚。

图片

川超的破界实践同时也实现了城市活力与体育激情的双向赋能。“两弹元勋”之子开球、科技展演亮相、百变啦啦队助威,通过网络传播,绵阳被网友们誉为“最懂川超运营的城市”。在着力打造“体育-文化-城市”的可持续城市文化IP进程中,绵阳不仅借力赛事本身的竞技魅力,更是在场景创新、文化赋能、全民参与等多维度建立传播支撑。

当球迷在音乐狂欢中为进球欢呼,当陌生人因共同热爱而击掌相庆,体育精神已超越胜负本身,升华为城市文化的集体记忆。一场“赛事+音乐”的创新,将湿地公园从单纯的生态景观转变为文化地标,激活了城市公共空间的潜在价值。对球迷而言,这种创新模式带来的不仅是观赛体验的升级,更是城市归属感的强化——“绵阳队雄起”的呐喊与城市地标共同构成记忆符号,体育精神真正融入城市血脉。

图片

苏超落幕,但创造出赛事激活城市活力的无限可能。看川超,又何止“足球”。“破圈”的炽热,不再仅仅局限于赛场内的90分钟和输赢比分,而在于破界融合带来的文化创新力、城市凝聚力与传播穿透力。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