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 > 正文

广安:农文旅“融合” 描绘山水画卷

2025年11月06日 09:22

在广安市武胜县礼安镇,一条沿嘉陵江蜿蜒伸展、串联山水的“环岛产业路”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打卡地;邻水县以现代农业园区为统揽,持续推进“四季优橙”战略,提高产品附加值,让脐橙产区变景区;广安区依托渠江、肖溪河等优质水域资源,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开发“透明工厂化养殖”、亲子摸鱼、钓虾等项目,创新策划“小龙虾啤酒音乐节”等特色文旅活动,相关业态年营收超2亿元……

10月27日,空中俯瞰金垭村。

坐拥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禀赋,广安市如何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答案是:坚持以农为本、文旅赋能,推动传统农业拓展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生态康养等功能,构建“山为骨、水为脉、田为基”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果香富山”

产业增值与生态增色双赢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邻水县城南镇花石村赖氏水果采摘园迎来不少游客。该采摘园今年种植的10多亩优质少籽八月瓜,其中6亩进入盛产期,个头大、果皮薄、果肉甜。果园全程采用有机肥,自然授粉,绿色健康。“今年八月瓜亩产6000至7000斤,总产值20万元左右。”果园负责人赖小宁介绍。

谁能想到,8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坡地。2017年,赖小宁返乡创业,流转荒坡地建设果园,种植桑葚、无花果、爱媛等水果,4年前又引进八月瓜。如今,60余亩果园层层叠叠铺展山间,四季景致各异。

依托“绿色品质”这一金字招牌,该果园八月瓜成熟季每天能吸引200余名游客前来采摘。果园的八月瓜还通过线上渠道远销广东、上海、河北等地,甚至销往俄罗斯等国家。

“我们要让四季果香不断,山坡披绿生金。”赖小宁表示,将进一步完善果园游步道等配套设施,方便游客游玩。同时,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打造春有桑葚、夏有无花果、秋有八月瓜、冬有爱媛果冻橙的产业业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更多游客感受花石村的果香魅力,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果香富山”。近年来,广安市大力发展以龙安柚、脐橙、大雅柑、黄桃、李子、柠檬等为代表的特色水果产业,打造“观光—体验—消费—传承”全产业链,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10月22日,广安区大安镇夏家村柠檬产业园,果农把采摘的柠檬装运上车。

“水韵兴农”

经济增效与生态保护协同

今年,位于邻水县丰禾镇的让水湖湿地公园成了热门旅游目的地。公园内广袤的绿茵草地与湖水相映成辉,绿色岛屿点缀其间,微风拂过,湖面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邻水县丰禾镇让水湖畔

一条以让水湖为中心的乡村旅游公路连接让水湖、棕阁山、白茶基地、泥汉坪和五华山五大旅游景点。各景点通过差异化发展,共同打造区域内独具特色的明月山旅游环线,吸引众多川渝游客前来游玩。

让水湖畔,村民蒋夕如经营的农家乐充满田园风情:院内柚树枝繁叶茂,两座自制秋千随风摆动,竹竿搭建的屋舍古朴简约。农家乐主打本地特色菜肴,食材均自种自供。“最忙的时候,我们可同时接待五六桌客人。”蒋夕如介绍,依托让水湖的旅游热度,农家乐生意稳步提升。

同样依托水资源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还有武胜县石盘镇。该镇结合钱树村皮家堰河道的自然景点与生态资源,打造漂流、露营基地、生态游泳池、岩洞餐饮区、半岛戏水区等特色营地,自2023年营业以来,接待游客数量持续增长。目前,该村英雄峡漂流项目正在提档升级。

“今年,我们对英雄峡水上乐园的停车场、水上设施、露营营地等配套设施进行了升级打造,目前已引进业主,对各类游玩项目进行了安全测试和试运行,将在明年暑期开放运营。我们也将进一步优化服务,为游客带来更好的出游体验。”石盘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杜御峰说。

此外,广安市还推进水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打造大龙十公里渠江画廊、西溪河等秀水景观带,建成溪贤山舍特色民宿、浔栖江南度假区、“千年渠江恋·广安不夜城”等文旅综合体,配套滨水绿道、灯光秀、文化市集等项目,年接待游客突破500万人次,形成“水清岸绿、景致宜人、业态丰富”的水韵风情带,实现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共赢。

“田绘盛景”

农旅融合与乡村发展共荣

每逢节假日,位于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内的稻田酒店,因独具特色的农文旅体验常常“一房难求”。11月1日,来自重庆的游客陈小刚说:“晚上在酒店阳台泡上一杯茶,吃点烧烤,再看看星空,十分惬意。”

岳池县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稻田酒店

这家坐落在稻田中的酒店,巧妙地将现代建筑与田园风光融为一体,让游客在稻花香中感受乡村的宁静与美好。酒店还带动了景区农家乐、农事体验等消费。在此度假的游客,白天体验摸鱼、抓鸡等农事活动,晚上欣赏打铁花、火壶、踩高跷等非遗表演。

“依托稻田建酒店,一块土地实现两种收益。”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稻田+酒店”的模式,让这片土地年产值增加了50多万元。

广安区花桥镇同样依托田地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每年3月,花桥镇“以花为媒”,借助盛开的油菜花举办“万人坝坝宴”“农事竞赛”等活动,融合民俗展演、美食市集、农产品展销,推出低空飞行观光、汉服旅拍、花田餐饮等业态,单日最高接待游客量达12万人次。

花桥镇还实施“一粒米”“一壶油”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建成万亩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稻油轮作”模式,实现“一地双收”。把花桥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农耕文化、乡贤文化等紧密结合,以北部优质粮油基地为依托推动“粮油+景观+文旅”深度融合,建设农耕文化展示体验园,通过收集镇域内近现代农耕生活等器具进行重新打磨、修补、上色,精心打造以“粮食安全、农耕文化”为核心的农耕文化陈列展示空间,融合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研学旅行、休闲拓展等功能于一体,充分展示花桥文化的深厚底蕴、美丽乡村的秀美风光以及绿色健康的土特产品。

从“卖特产”到“卖体验”,从农田到景区,广安市用实践证明,只要找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转化路径,传统乡村也能承载新业态,绿水青山定能持续释放“金色价值”。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