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 > 正文

央视关注!“乡建合伙人”在温江点“绿”成“金”

来源:温江融媒 2025年11月05日 15:20


11月4日晚

CCTV-17《振兴路上新观察》栏目

播出《乡建合伙人来了之后》

聚焦顾毓敏、晏小强等温江“乡建合伙人”

聚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通过智慧点“绿”成“金”的生动故事

展现了温江蓬勃的发展图景





“尽量保持原有的生态,然后又能够满足经营空间的要求。”




节目开篇将镜头对准夏末酷热中的寿安镇岷江村,一处闲置的林盘正热闹开展清理工作,这是新启动的一个户外营地项目,也是岷江村“乡建合伙人”晏小强在村里深耕实施的第15个项目。


微信图片_20251105111203.png


苗木是岷江村的产业基础,也是村里的生态根基,如何把紧邻城市的特点和良好的生态优势结合起来,打造出独具乡野特色的休闲娱乐方式,把城里人吸引来,这是晏小强和村集体正在共同努力做的事。




早在二三十年前,岷江村面向全国销售的花卉苗木,就让村民们的“腰包”鼓了起来。眼下,苗木产业的行情今非昔比,身处其中的村民转身求变,成了不得不面对的发展难题。


“要把我们的生态做好,把民宿、营地等这些新业态引进来,帮群众把闲置的资源盘活,同时还能解决‘家门口’就业的问题。”




在岷江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陶勋花看来,盘活了就是宝贵的资源,这需要一个懂市场懂运营的人。“我们给你运营的股份,资产都是村集体的。”


6年前,晏小强来到岷江村与村集体合作,成为一名“乡建合伙人”,留灯营地是他在岷江村做的第一个项目。作为经营者,既要满足消费需求,又要把乡村本真的部分保留和凸显出来,还得让村民实实在在受益,满足多方的需求,并不容易。他认为,既要把乡村好的自然资源保留下来,也要把城市的消费吸引到乡村来,就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晏小强和村集体分工协作,他负责项目运营,而村集体负责基础细节和保障。



“每年村集体有好几十万元的纯收入,其次就是我们有几十万元的租金要付给群众。”陶勋花说,“乡建合伙人”的引入为岷江村的集体经济带来持续推动力。目前,岷江村对外运营的项目已达14个。


寿安镇天星村“乡建合伙人”顾毓敏在推动编艺创新的过程中,发现本地匠人的独特技艺和年轻人天马行空的创意并不冲突,他们能形成一种新的共创架构,因此她正促成村里编艺老匠人和年轻景观设计师的创新编艺景观合作。“我们在思考编艺的小型化,这样就可以推动编艺产品走进人家、走进家居、走进办公桌上。”



其次,顾毓敏还在天星村打造了生态社区,她为一群尝试新兴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年轻人提供新场所,这是传统林盘里“生长”出来的新事物。“让大家能够在这里生活、工作、社交,相当于是基于这个林盘做的一个创新孵化器,打造青年的创新工作站。”她说道。



来到乡村,顾毓敏对“乡建合伙人”有着自己的见解,乡村的发展需要我们带着资源、技术、新的理念来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情,乡村不是一门生意,而是和集体经济一起发展。


在温江,“乡建合伙人”的概念,开启了一种新型的集体经济合作形式。像晏小强、顾毓敏这样的“乡建合伙人”是参与乡村建设的新型合作伙伴,他们与村集体合作开发乡村的产业项目,给温江的乡村引入了人才、经验、资源以及新的活力,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着崭新篇章。





微信图片_20210727163243.png

者:刘嘉仪

:杜瑶蕾

审核:吴敏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