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仪陇:这份养老答卷 藏着19万老人的幸福密码
2025年,南充市仪陇县60周岁以上人口突破19万、占比超四分之一,养老需求日益迫切。如何全面落实养老政策、织密保障网络?怎样持续完善服务体系、让长者安享晚年?在孝亲敬老月里,循着暖意探寻:仪陇的答案藏在实打实的民生实践里。

老人们在新政镇银杏家园用餐(资料图)
一饭暖人心 助餐网络织密民生烟火
新政镇紫东怡家幸福食堂座无虚席;南门社区共享食堂的蒸汽升腾,老人围桌就餐……此种暖心场景在仪陇城区每日上演。
“我们社区60岁以上老人占比超4成,因子女多上班或外出务工,不少老人吃午饭常简单凑合;社区2022年依托现有养老综合体场地增设“共享食堂”助餐服务点。”南门社区党支部副书记谢琼说,食堂厨师为社区公益性岗位,食堂运营成本较低,老人午餐收费也低,每天有20位老人就餐;许多老人在社区为老服务中心休闲娱乐后直接就餐,餐品多为三菜一汤,荤素搭配合理,贴合老人的口味与饮食需求,社区工作人员不定时抽查监督用餐质量。“今天有冬瓜烧肉、烂肉豆腐,还有……我一个人在家吃不到这么多菜。”76岁的王婆婆高兴地吃着。
今年3月,紫东怡家幸福食堂投入使用。连同南门社区综合体、度门街道综合体、磨子坝社区等地的助餐点,仪陇构建起覆盖城区的助餐服务网络。紫东怡家幸福食堂负责人陈敏说,食堂每日采购新鲜食材,每餐提供五荤四素,烹饪遵循低盐低糖标准,食谱每周更新并根据老人反馈调整,仪陇县户籍年满60周岁的老人用餐可享受补助。仪陇还遴选优质社会餐饮机构开展老年餐桌试点,采取“个人出一点、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慈善捐一点、志愿做一点”多方协作模式,让老人愿意吃、吃得好,让企业愿运营、能运营,实现互利互赢、可持续发展。
一屋安晚年 适老改造筑牢安全屏障
“以前起夜摸黑找厕所,怕摔跤,现在墙边装了扶手,床头有小夜灯!”新政镇六一社区的王兴明老人指着家中新添的适老化设施感激道。这是仪陇“一户一策”适老化改造的缩影。
“优先瞄准最困难的家庭,比如低保家庭中的失能老人,按需定制改造方案。”县民政局养老股工作人员说,当地2022年启动特殊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免费为高龄、失能老人家庭配备安全设备,截至目前已完成5000余户家庭改造。从防滑地面到床边护栏,从感应夜灯到升降厨柜,改造清单根据老人身体状况“私人订制”。在赛金镇张爷爷家,卫生间装了扶手,门口拓宽了通道。
福临乡插旗山村利用数字科技为独居老人保驾护航,不少老人家门口安装了特制摄像头。“以前担心一个人在家摔了、病了没人知道,现在不愁了!”林品相老人高兴地指着家门口的智能摄像头。“这平台上心,我稍微感觉不对劲,村上马上就知道!”林大爷口中的平台是该乡投用的5G数字化适老平台。“这些摄镜头搭载AI算法能智能识别老人情况。”该村党总支书记陈良礼道出玄机,每天一大早,村干部轮流值守数字乡村治理中心,轻点鼠标实时查看平台监控运行状况;若半天内摄像头未捕捉到老人出入身影,系统自动触发预警,第一时间将信息发送给村干部和老人子女。“警报一响,我们立即定位住址上门查看。”陈良礼说,平台将对老人的关爱从“被动等待”变成“主动守护”。
一群人相伴 多元服务解锁“享老”新篇
1140张护理型床位、120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729张养老床位……数据背后是仪陇养老服务的硬核支撑。
“老李,今天该你当‘值日生’!”土门镇文昌农村社区的颐养之家传来笑声。该社区60岁以上老人有739名;该镇打造300米半径“守望之家”,村社干部化身巡访员,半月一次探访重点对象,每月问候普通老人,助医代购、房屋安检样样不落。丁字桥镇元滩农村社区则整合闲置活动室与幸福之家,建成面积约3760平方米的养老服务站,医疗室、棋牌室、文化学习室一应俱全,至今已服务老人约2300人次。永乐大桥社区的“志愿服务+养老”、复兴镇玉皇观村的“慈善+养老”、赛金镇芝兰坝村的“产业+养老”等互助模式让养老有了更多可能。
城市里,新政南门社区养老综合体和度门街道光华社区养老服务站,以多元服务解锁“享老”新篇章,探索“教、学、乐、为”一体化运营模式。今年2月投入运营的县失能老人照护中心,破解失能老人家庭照护难。目前,在民政部门兜底保障下,65位半失能老人和60位失能老人免费入住。
针对农村空巢(独居)老人、留守老人等群体,县民政局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启动居家养老服务工程,涵盖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服务和精神慰藉等内容;为独居老人家修水管,为失能老人代购药品,陪伴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