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首批“先投后股”资金精准滴灌7家科创企业
近日,温江区首批财政科技资金“先投后股”改革试点项目正式出炉,“先投后股”专项资金精准注入健诺维(成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种子期、初创期科技企业。
温江在全省率先探索财政科技资金“先投后股”改革试点,着力解决科技创新成果“无钱”转化、市场化资金“不敢投”所面临的“市场失灵”问题,满足成果转化“最先一公里”的“第一桶金”需求,帮助企业走好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之路,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深耕再生医学领域的健诺维(成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研发的免缝生物羊膜于今年10月10日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审批绿色通道,成为四川第5个获批的“国家创新医疗器械”三类医疗器械产品。与此同时,企业新工厂建设的湿态羊膜生产线已完成调试待投产,正处于临床推进与产能建设的关键节点。
“区科学技术局通过‘先投后股’支持的200多万元资金,对我们来说,就是一场及时雨。”健诺维(成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昊感慨道,“这笔资金将加速核心产品的市场化进程,重点用于临床研究提速和生产线完善,让湿态羊膜、免缝生物羊膜产品更快惠及患者。”
深耕新能源储能领域的四川天府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同样感受到政策红利带来的发展动能。“液流储能技术安全、长时的优势急需产业化突破,但商业化初期资金压力较大。”四川天府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毛自立说,此次获得的资金支持,将全部投入高功率、低成本电堆集成产品研发。
据了解,该技术以水系溶液为储能介质,储能时长可达8至10小时以上,远超传统锂电池,已完成中试并进入示范推广阶段。“这笔支持资金能帮助我们快速推动技术在大型储能电站等场景落地。”
此次专项资金的“精准滴灌”,是温江推动“先投后股”改革试点的最新成效。“温江于去年构建起‘先投入支持转化、后股权实现循环’的创新机制。”区科学技术局副局长王增皓解释道,“‘先投’阶段以项目资助形式注入资金,‘后股’阶段待企业实现市场化融资或营收达标后,再按约定转化股权或退出,形成财政资金良性循环。”
为确保精准扶持,温江设立5000万元专项资金池,建立“遴选—评审—决策”标准化机制,首批从35个申报项目中筛选出7个优质项目,覆盖医药健康、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既包括成都创一微纳等2个种子期项目,也涵盖健诺维等5个初创期项目。这种“投早投小”的远见,正是在为科技创新的未来播撒种子,培育着宝贵的“耐心资本”生态。
据了解,区科学技术局将在做好首批项目监管服务的基础上,加快后续项目申报推进,通过“先投后股”与“科创贷”等政策联动,构建多层次科技金融体系,精准匹配企业和项目创新成长的投融资需求,实现“招”与“投”的双轮驱动。

记者:唐玉林 邱书洋
编辑:彭棣 钟诚
审核:吴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