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 > 正文

迟到半个多世纪的婚纱照 “中国好人”为九旬老人按下温情快门

2025年10月30日 09:29



重阳节的暖意渐浓时,资阳市安岳县通贤镇帽石村90岁的李仲益老人穿上笔挺的西装,在家门口的院子里,与相伴65载的老伴并肩而立,拍下人生第一张婚纱照。镜头里,老人颤抖着举起亲手编织的竹刷把,眼角的笑意漫过皱纹:“没想到我这把年纪,既能靠老手艺挣着钱,还能穿上西装拍这么体面的照片!”

关祖苹为九旬老人李仲益拍摄的婚纱照。(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这份迟到半个多世纪的浪漫,背后藏着“中国好人”——帽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关祖苹的双重用心。他不仅用直播电商为乡村“土货”打开销路,让李仲益这样的老人靠竹编手艺增收超2万元;更在细微处体察老人们的遗憾,悄悄用镜头定格他们的笑容,把岁月里没来得及留下的温暖瞬间,一一补了回来。

从“网红支书”到“中国好人”:直播间里的“土货革命”

“家人们看这‘竹刷把’的韧劲,藏着九旬老人编了几十年的真功夫!”刚上榜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的村支书关祖苹,总在手机直播间里这样为乡亲们吆喝。镜头里,90岁的李仲益是常客——老人指尖灵巧地穿梭篾条,青黄竹片在他手中渐渐成型,而他身后堆着的竹刷把,已通过关祖苹的直播助销超4000把,稳稳为老人增收2万多元。


助农直播现场。

这幕场景,是关祖苹从“网红支书”到“中国好人”的生动注脚。2013年,大学毕业的他顶着“读了书还种地”的质疑返乡创业,在田埂旁建起西南最大食用蜗牛养殖场,还把“蜗牛主题餐厅”开进成都春熙路。2021年,在村“两委”换届前,好几个夜晚他都辗转难眠:“一个人富不算本事,要带全村突围!”最终,他当选为通贤镇首位大学生村支书。


关祖苹在省人大代表通道发言。

上任后,关祖苹先啃下基建硬骨头:找项目、拉赞助,新建10.9公里产业道路、56处水利灌溉设施,完成1200余亩宜机化土地改造……让“三无乡村”有了底气。2022年,眼见村民背农产品走几小时仍卖不上价,他瞄准短视频和直播赛道,在村民家里开起直播,不仅售空农产品,还垫付货款,村民们的“土货”从“滞销品”变成了“抢手货”。

2023年12月,帽石村“新农人线上集市”正式上线,关祖苹化身“主持人”,用“乡村综艺秀”形式解锁乡村好物,这种接地气的风格圈粉无数。到2024年底,帽石村电商中心销售额超1500万元,2000余农户受益。


助农直播现场。

“乡村振兴不能单打独斗。”2024年,关祖苹又发起川渝“百村同行·助农联盟”,吸引92个村组织加入,带动农产品销售超4000万元。被网友亲切称为“土货书记”的他用直播撬动乡村经济,更以“中国好人”的身份,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对土地的深情。

婚纱照里的温暖乡村敬老情:补上岁月的“欠账”

在带领村民增收的同时,关祖苹开始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全村2600余个户籍人口中,常住人口500多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就占70%以上。如何让这些老人在“老有所养”的同时,更能实现“老有所乐”?

在一次和李仲益老人闲谈时,关祖苹发现这对村里的模范夫妻,结婚六十多年了,竟没有一张合影。这个发现让他萌生了为“全村村民拍照”的计划,补上岁月的“欠账”。

“最能吃苦的老一辈忙了一辈子,可能连一张像样的生活照都没有,我想留住他们的模样——田埂上的身影,扛着锄头的肩,看到收成时的满足。”关祖苹说,这是他们在土地上扎根,生活过的印记。

重阳节前夕,关祖苹带着婚纱和西装来到李仲益家。“李大爷,你要是晚出生60年,肯定是大帅哥,可以去拍电影。”他一边逗老人开心,一边指导拍摄。镜头里,李大爷颤抖着举起亲手编织的竹刷把,挨着手捧鲜花的老伴坐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还尝试了单膝跪地献花的姿势。

关祖苹为九旬老人李仲益拍摄的婚纱照。(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关祖苹为九旬老人李仲益拍摄的婚纱照。(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而在为独居吴婆婆定格的镜头里: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擦得发亮的桌椅,屋里也收拾得整整齐齐;老人翻出两件压在箱底的新衣服,拉着关祖苹的手让他帮忙选件“上镜好看的”;种的菜地绿油油一片,家里养的几头猪也白白胖胖,尽显对生活的热忱。

关祖苹的“敬老革命”不止于拍照:他鼓励老人制作手工艺品、养殖家禽、种作物,村委会提供种子、技术等支持,直播助农让部分老人年均增收三四千元。“农村老年群体不是‘等靠要’的对象,而是能通过劳动与情感联结,活出尊严与精彩的‘新农人’。”关祖苹说。

重阳节前夕的帽石村,关祖苹的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当李仲益看着照片露出笑容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中国好人”的善举,更是一个村庄在时代变迁中守护的温度。这份温度,正是重阳节最暖心的礼物,也是乡村振兴最动人的底色。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