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温江“微度假”新方式,松弛感触手可及→


国庆假期过半,何必再为“诗和远方”而奔波劳顿?在温江,“微度假”的新风尚正悄然兴起——它不必远行,却同样注重深度体验与心灵放松,已成为市民游客解锁假日悠闲的新方式。

这些散布于田园林盘、湖畔绿道的
新消费场景
以其独特的“松弛感”
让人们在“家门口”
就能收获满满的幸福与治愈

驿站里的慢时光
“妈妈你看,小羊吃我手里的菜叶了!”在永宁街道“何止驿站”的萌宠牧场里,小朋友林林兴奋地叫喊着。他的父亲王先生在一旁惬意地用手机记录着这一幸福时刻:“这里太适合遛娃了,孩子能近距离接触羊驼、柯尔鸭,我们大人也能又得浮生半日闲,特别舒适。”


驿站一隅,“三分地非遗文创工作室”自成一片静谧天地。市民李女士凝神其间,以纤巧丝线缠绕花瓣,一枚精美的丹桂缠花胸针正于指尖悄然绽放。“自己动手做一件工艺品,感觉时间都慢下来了,特别解压。”她悠然地说道。工作室相关人员介绍,假期期间,非遗手作体验非常受欢迎,许多年轻人前来感受“指尖上的千年匠心”。


与此同时,院子里传统面包窑飘出的阵阵麦香,持续吸引着市民游客循味而来。刚出炉的窑烤面包外皮金黄酥脆,顾客张先生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带着炭火的香气,特别治愈。”
林盘间的田园诗
节前刚开始试营运的“耕社”,在这个假期已成了不少市民游客微度假的打卡地。记者到访时,几个家庭正在户外面包窑前体验窑烤披萨DIY。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大家认真地揉面、铺上芝士和火腿,脸上洋溢着创造的快乐。


我们是从青羊区过来的,在这里不仅能吃到农场的新鲜蔬菜,还能让孩子体验从食材到食物的完整制作过程,这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自然教育课。
——游客 陈女士




耕社旨在打造一个融合美食、田园美学与户外社交的复合空间。主理人阐述了其核心理念:在这里,通过与土地的互动,重建家人间的情感连接,享受诗和远方的田园乐趣。
湖畔的火锅沸腾
当夜幕降临,茅歌水韵湖畔生态火锅则用另一种方式点燃了假日的激情。湖光山色间,火锅蒸腾起诱人的热气。晚上八点,非遗打铁花表演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灼热的铁汁被奋力挥洒,在夜空中划出璀璨的流星,又与湖面的倒影交相辉映,引得观众阵阵惊呼。



“太震撼了!我们一边涮着毛肚,一边看‘铁花映水’的盛景。”与家人一起前来聚餐的赵女士感慨道。此外,《水韵青花》水上群舞、川剧变脸等节目轮番上演,为传统的火锅聚餐赋予了极致的艺术体验。
10月6日,茅歌水韵湖畔生态火锅还将开展中秋主题夜活动,拜月仪式、猜灯谜,品尝玉兔糕点等内涵传统文化的特色活动,为市民游客营造穿越千年的浪漫氛围。
稻田里的咖啡香
在万春镇和林村,“稻语咖啡”的全景落地窗将整片稻田装裱成一幅巨幅动态油画。店内,来自不同地方的游客自然地拼桌围坐,聊着天,格外热闹。

“我们点了桂花拿铁,配了一碗红油水饺,没想到味道出奇地搭。”游客孙小姐和闺蜜分享着这份独特的“中西合璧”,“在村里,放松、舒服就好。”
不远处,“小榄山田野餐厅”则将餐桌直接“搬”进了稻田。他们的招牌“格桑花拿铁”,在绵密奶泡上浮着淡粉花瓣,咖啡的微苦与花蜜的清甜巧妙融合。“我们想做的,就是把最美的田园秋色,‘泡’进客人的杯子里。”餐厅负责人笑着说。

格桑花拿铁

无需远行
在温江即可体验微度假的惬意与美好
这里融合文化、自然与消费
营造出兼具松弛感与体验感的多元空间
让假期的诗意与烟火气
触手可及
记者:唐玉林 彭月
编辑:彭棣 钟诚
审核:高舒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