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 > 正文

蜀道新歌,新从何来

2025年08月27日 11:14
图片


总有些记忆,值得反复品读,总有些梦想,会一步步实现。蜀道就是这样一个载体。82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长篇通讯《蜀道新歌》,七千多字雄文,奏响筑路之歌、畅通之歌、开放之歌、文明之歌……


何为蜀道?三千里纵横,三千年流转。蜀道,是脚下的路,更是文化的根;是历史的印痕,更是精神的坐标;是川人骨子里的牵挂,也是一代代四川人逐梦的信念和起点。千百年来,四川人因蜀道而自豪,也因蜀道而坚韧。


何为蜀道?文中总结,“这是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典型样本”。2023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感念蜀道千年智慧,强调四川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赋予四川建设“两高地两基地一屏障”和尽快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的使命任务蜀道奏新歌,见证的不仅是交通之变,更是新时代四川发展之道、文明之光、精神之力。


从逢山开路到现代化之路,“难于上青天”的事,四川人一件件办到了。跳出蜀道看蜀道,一个课题被唤醒—— 蜀道新歌,“新”从何来?


图片


蜀道新歌,源于新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是蜀道新歌的基本调,不仅决定怎样筑“路”,更决定“路”通往何方。


创新引领,开放导航,“路”才筑出了新高度。“‘软豆腐’上建成宜万铁路,‘世界屋脊’铺设川藏铁路”,新世纪的天工开物实践,“天堑变通途”背后是创新的力量。川人又何止于此?每一步,都是科技创新能力的“试金石”。先有四川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成都将航空业打造成千亿级产业,才有空客公司和双流的合作;有了成都国际铁路港的“开放成果”,才有满载泰国榴莲的冷链班列驶抵;有了川渝高竹新区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的改革探路,才有了不分川渝的产业集群。读懂蜀道新歌,才能读懂“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一动力,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的深意。


绿色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让“路”通往更长远的未来。成兰铁路为保护大熊猫栖息地改线停建,宁可放慢脚步,也不损害子孙后代的绿水青山;大凉山的“悬崖村”,钢梯取代了藤梯;高铁更快的同时,慢火车票价几十年未变。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究竟通往何方?老百姓的获得感,才是奋斗的真正意义。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才能避免短视,为发展速度与民生温度如何平衡等种种困扰世界的复杂问题,提供中国方案。


大道之行,理念为先。新时代蜀道新歌,正是在新发展理念的高处奏响。


图片

成渝铁路峰高铺站,绿色的货运列车行驶在铁轨上。站台不远处,“复兴号”动车在成渝高铁的高架桥上奔驰(资料图) 摄影/C视觉 何海洋


图片


蜀道新歌,“新”在文化形态。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一曲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时代新歌,正成为响彻巴蜀大地的文化主旋律。


文化传承,蜀道从来不只是一条实体路。古蜀文明、三国文化、三苏文化、藏羌彝文化……它更是通往一方水土精神内核的文化走廊,那些从历史现场一路走来的蜀道草木与砖石,总能给当下的文化传承创新带来新的灵感: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话剧《苏东坡》、高达18米的自贡彩灯“白素贞”,接地气的叙事逻辑、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赋予古老的文化故事新表达;“寻觅三星堆——祭祀坑考古发掘现场”大空间VR沉浸式探索体验、“千年蜀刻 蔚为大观——四川石窟线上展”、“织造万象”沉浸式蜀锦交互体验,数字赋能开启科技感满满的四川文化新体验;在“大蜀道不夜三国城”沉浸式体验三国“名场面”,以彝族火把节为契机参与式打卡民族风情,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富氧环境里深呼吸……文旅融合正开启巴蜀文化新玩法。


交流互鉴,蜀道从来也不是一条单向道。古蜀文明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在与中原文明碰撞中,形成自身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不断丰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内涵。虽然人称“蜀道难”,但巴蜀儿女一直欢迎着南来北往的人们,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远方的向往。


图片

游客在成都与哪吒雕塑合影(资料图) 摄影/C视觉 袁义明


近年来,以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古蜀文明跨越山海,先后与印加文明、古希腊文明交流对话,让世人看见数千年前的人类,在生活与审美上的惊人默契。2024年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走读中国之四川行”,2025年“蜀地文脉 川行世界”世界汉学家看中国·四川行,中外学者在四川文化第一现场“对对碰”,不同文明碰撞出的火花久久闪耀。


912日,第二届金熊猫奖将在成都开幕,以影视为载体、以大熊猫为文化符号、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旨,文明交流互鉴意义上的蜀道,正在向着远方无限延伸,正在搭建起不同大洲人们相知相亲的通衢。


时代的文化面貌里,有来自历史的厚积薄发,更有来自当下的融合创新。在文化强省的路上,每一个你我,都是探路者,更是跬步千里的筑路人。


图片


“新”从何来?“新”在川人精气神。


这片巴适安逸的热土,生长出川人乐观豁达的文化自信、开放包容的人文特质和守正创新的精神锐气。它们创造新价值,带来新影响与新启迪。


正如文章所说,“五丁开道、李冰修堰、文翁化蜀、姜维守关……”蜀道之上,一个个鲜活的“人”,让千年蜀道焕发出时代气韵。自秦汉植树表道到明代“官民相禁剪伐”,川人遵循“道法自然”的文明智慧,也敢于破旧制、开新路。


敢为天下先,川人点亮千年星火。两千多年前,川人就率先使用天然气,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诞生于北宋成都。1980年,广汉县向阳乡在全国率先摘下“人民公社”牌子。从“拉索”观测宇宙线,到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刷新纪录……以大国重器诠释创新高度,进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五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导演饺子道出了川人精神内核:“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这是宣言,也是四川人千年的精神流淌。


务实创新,川人都敢踏新路、敢破旧局。川人的精神底色,亦和蜀道的精神哲学相伴相生:做务实的筑路者,吃苦耐劳,开山劈水;做不懈的行路者,步履不辍,心怀美好;做好奇的探路者,承古而不泥古,创新亦不忘本。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部宏大史诗,四川人用敢为、善为笔墨,写下万千气象的四川篇章。这篇章里,有时代新路的史诗,有川人追求美好、敢闯敢干的日常。从蜀道出发,路在脚下,更在远方。这是创造,是传承,也是本色。


图片



本期话题

用一个词来形容四川,你的答案是?评论区聊一聊~


撰文/ 刘志杰 成博 边钰

编辑/马艳琳 责编/谢梦 审核/姜明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