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造“量子芯”,无源无线!全球首个常温量子传感工程化应用


“这是我们研发的常温量子传感芯片……”近日,记者走进位于电子科大科创谷的四川通信产业园,纵激元(成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纵激元”)相关负责人正手持一支小指粗的玻璃管,只见其轻晃容器,一颗芝麻大小的颗粒就显露出来了,“它无需供电,仅靠空间微弱电波就能实时传输工业设备数据。”

这颗肉眼难辨的颗粒状芯片
是纵激元团队于2024年的科研产品
凝结着纵激元
历时8年的科技攻坚成果
目前在温江创新突破的
全球首个常温脉泽量子通感一体化技术
正式迈入工程化应用阶段
将为工业物联网与极端工况监测
带来颠覆性解决方案
这项技术创新突破的故事,还得从2016年说起。
那一年,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补世荣带领的科研团队首次观测到常温半导体中的微波受激辐射(脉泽,MASER)现象,一举颠覆了学术界“常温无法实现微波泵浦”的定论,为极低功耗无线电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全新基础。
这一理论的创新突破迅速转化为技术实践。2017年,补世荣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全球首台“常温晶体管微波激射器”。这一突破使电子系统摆脱了直流电的束缚,实现了由微弱空间电磁场直接驱动的无线工作模式。
基于核心器件的突破,2024年,补世荣带领团队成立纵激元,开启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之路,开发出无需直流供电、由空间微弱电波驱动的新型量子传感器,涵盖温度、压力、振动和电流等多种类型。

2025年,科技部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经过两年严格技术尽调,给出权威结论:该技术是“全球首个常温量子传感工程化应用”,在多个应用场景测试中“数据采集稳定、准确,特别适合极端监测工况”。

理论上我们的传感器能在百米开外无源感知设备状态,这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无源传感器来说,是难以想象的突破。
——纵激元(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 王正
师从我国超导微波技术奠基人张其劭的补世荣,带领科研团队立足温江,走出了一条中国原创、自主可控的科研产业化道路。2025年6月,纵激元获得科技部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成都市科创投和温江区重大产业投资基金等机构的天使轮投资。
随着对量子科技认识的深入,其在人工智能、智慧交通、生物医药等广阔领域的市场潜力日益凸显。这颗从温江诞生的“量子芯”,正悄然重塑工业感知的边界。“接下来我们将努力拓展应用场景,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创新转化应用,积极参与全球竞争。”纵激元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对深耕温江,推动创新发展信心十足。”

让纵激元如此坚定的原因有很多,不仅在于温江拥有厚实的产业基础、科研资源和人才资源,还在于这里着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和良好的发展环境。目前,区科学技术局(区科大科创谷发展促进中心)联合区市场监管局、区经信局等部门成立了纵激元常温半导体脉泽技术项目服务专班,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商业模式运营、产品研发创新、品牌宣传营造等方面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全力以赴为科技成果创新转化应用和科技型企业成长壮大保驾护航。
记者:唐玉林 邱书洋
图片:陈彦儒
编辑:彭棣 钟诚
审核:吴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