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古蜀道丨山河述新语 文旅品传奇
继续探寻古蜀道,米仓道和荔枝道都有着峰峦叠嶂的自然山水和经久流传的历史故事,沿线各地正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今天我们以就“上天入地”的崭新方式,打卡古蜀道新体验。
体验米仓道,我们从南向北,首先来到阆中古城。
川陕渝联合报道组四川台记者 周柳青:这里往南,渡嘉陵江,过南津关,前往成都,往北则是翻越大巴山,前往汉中。古蜀道从此经过,让阆中古城,成为了历史上这一区域的政治、军事、文化的重要枢纽。
在阆中古城,2300年的历史文脉正转化为沉浸式体验,古城近两平方公里街巷中,王皮影演绎三国传奇,张飞牛肉飘香街巷。作为落下闳《太初历》的起源地,阆中打造全球首个“春节IP”矩阵,让这座古蜀道沿线上的“春节原乡”游客量不断增加。
美国研学团老师 BryanOgle:我们很喜欢这座古城。我曾经读过关于中国的古蜀道的一些书籍,今天来到这里,是一种很特别的体验。
如今游古城,我们还可以选择离开地面,冲上云霄。
四川博海飞行旅游公司飞行员 杨海洋:从嘉陵江水面上起飞,飞越古城上空,将我们阆中的美景及古蜀道的美景尽收眼底。更好地让游客去感受古城文化及古蜀道文化。
离开古城,沿米仓道向北,陡峭山崖上,栈道孔痕犹存。利用这一份“陡峭”,古道旁的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内,溶洞漂流正掀起热浪。游客乘舟穿行于上亿年的溶洞中,钟乳石在光影里幻化出史诗画卷。
游客 赵晓林:地壳的变化、历史的变迁、地质的美景,给人一种穿越的感觉。
游客 李女士:又能漂流,还能看到溶洞的奇特景观,真的是特别棒的一个体验,不仅很凉快,而且还能长见识。
能让你感受清凉的,还有古道上的光雾山。漫步林间步道,探寻历史印迹,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正是发生于此。
蜀道文化学者 汪信龙:韩信投奔刘邦以后没有被重视,他通过米仓道南下,走到这个地方,一晚涨水就没走了,萧何通过米仓道沿线追到这个地方,所以这个地方从此以后就叫截贤驿。
当亚洲最长的“红叶地毯”褪去秋装,光雾山依然在云雾与星辉间低吟着三千年未绝的史诗。为了丰富大家的体验,景区开设了红叶飞车、红叶空飘等项目,吸引游客来此开启一段自然造化与人文传奇的共赏之旅。
汉中游客 肖艳华:清凉又刺激,非常推荐,值得来游玩一下。
重庆游客 李心华:米仓古道这是我们中国历史文化当中很著名的历史的一个片段,身临其境才有更深的体会,所以我们想亲身来体验一下。
向北翻越光雾山进入汉中,我们来到避暑胜地龙头山。这座森林覆盖率96.5%的“天然冰柜”,七月均温仅19℃。
川陕渝联合报道组陕西台记者 陈雯婷:龙头山,凭借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地势,在古代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这里留下了很多历史遗迹与传说。如今的龙头山也成为了四季皆景的旅游胜地,春赏杜鹃、夏享清凉、秋观彩林、冬戏冰雪,吸引着八方游客来到这里探寻历史,感受自然魅力。
从米仓道转向荔枝道,“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苏轼《荔枝叹》描绘的急驿场景,在达州市宣汉县马渡关重现生机。当时“二十里一换人、六十里一换马”的情形虽已不复存在,但与荔枝道密切关联的关隘、城寨、摩崖造像及民俗文化留存至今,成为确定荔枝道走向的重要佐证。
达州市博物馆馆长 王平:我们在宣汉马渡关镇荔枝古道上看见的古代的指路碑。上面我们可以看到一把箭,上面设了三根箭头,可能是标识这段路的走向。这上面也有一个凹槽,可能是设置一些木质的或者石质的一个碑,上面可能记载一些到哪里有多少距离啊,这是我们古荔枝道的一个活化石。
结合天然的喀斯特地貌景观,马渡关石林景区将地质奇观、古蜀道文化与民歌艺术深度融合,打造出一条“石上生花、古道传音”的文旅融合新路径。
悠悠蜀道之上,无论是历史的传奇还是自然的险峻,都是今天的我们眼中的瑰宝。眼下,四川的交通、文旅部门以及沿线城市,正在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打造“大蜀道”交旅融合示范廊道,建设金牛、米仓、阴平、荔枝4条文旅廊道,向着世界级文旅风景道迈进。
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教授 杨振之:米仓道和荔枝道,它作为古蜀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庞大的一个体系,它是沟通了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的一个大动脉。这儿保留了巴国的文化、三国时期的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商贸文化,而且它的自然旅游资源也独具一格。它是未来整个四川北部和川东北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一个新的增长极,它在全球的地位都是不可低估的。
曾经的千年廊道,将天堑淬炼为通途。如今,我们以文旅作笔,书写山河新语,邀请八方来客,共赏跨越时空的蜀道传奇。
坐飞机看古城,下溶洞玩漂流,蜀道魅力不仅如此,下一程,我们继续去体验古蜀道上的非遗匠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