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之境 笔走龙蛇写翰墨千秋|道义解字
“书”字乃会意字,以手执笔书口中所言,最早见于甲骨文。金文变为形声字,上为以手执笔的“聿”字(表义)、下“者”(zhu)字(表音)。战国时字形多变,秦代小篆趋于规范,与金文基本一致。汉代时,“书”的字形发生隶变,“者”省略为“曰”,隶书和楷书都作“書”。到了当代,简化字“书”是草书楷化的字形。《说文解字》说“书者如也”,强调的是汉字书写(书法)是对事物本质的概括与模拟和对人内在精神的提炼与呈现。
腹有诗书气自华。古代读书人大都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推动时代向前的宏伟志向。修身要求读书人有德学才识等综合修养,其中汉字书写是一项重要基本素养。在汉字的书写上,不仅字要写得好,还非常讲究文采风流。写字如果没有文学作为基础作为支撑,字写得再好,都只是一个抄书匠。因此,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书法家和篆刻家,用书法、篆刻的形式,以汉字为载体,创作了一系列文字优美且富有文化价值的作品。
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不仅是流传千年的书法经典,也是一篇精彩的散文。诗圣杜甫不仅仅诗歌脍炙人口,其书法艺术水平也受到后世推崇,他自幼好学,深受良好家庭教育和优质社交环境的影响,其勤奋学习和书写大字的经历为他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宋代的苏东坡、黄庭坚不仅诗文独领风骚,也创作了很多精彩的书法作品。“书文合一”的传统从元明清一直传承到现代和当代。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汉字以独一无二的中华自源文字系统,数千年承载着中华民族对记录思想、表达情感、传播知识的深刻思考。王道义说,“书法作为汉字的重要载体,要求书写者要技道均衡、艺文兼备。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所以优秀的书法作品要体现书卷气,我们要培养对传统优秀书画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代新人。他们是中华文化传承最鲜活的种子,将在当代生根、开花、发芽,结出丰硕的果实,无愧于五千年的中华文化。”
出品人:雷和斌
总监制:何文宗
总策划:楚彦
统 筹:唐明 侯敬文 何佳欣 代红
视频拍摄/制作:俞文晶 熊雅绮 邓玥潇
记 者:陈荞
文 案:李雪艳 赵梓君 蒋睿(实习) 陈雨睿(实习) 王艺雅(实习)
专 题:刘亚宇
设 计:何如冰
特别鸣谢: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