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 > 正文

央媒看四川丨九寨沟调度能力“刷屏”背后

2025年08月08日 09:44

7月29日,四川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发布公告,当日景区门票预订量达4.1万张,已触达最大承载量上限。

来到景区,只见湖水碧波荡漾,栈道上游人密集却秩序井然。这份游览的从容,源于景区强大的调度能力。每逢节假日,九寨沟的“智慧分流”总能在网友中刷一波好评。在游客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景区如何依托智能化服务保障游客体验?

答案就在九寨沟景区的指挥中心。巨大的动态监测屏上,各景点的热力图变换着颜色,实时跳动的数字精准显示着各区域的游客数量。景区工作人员介绍,为应对旅游旺季,九寨沟实行游客限量管理机制,旺季每日最大承载量为4.1万人次,淡季为2.3万人次。通过科学核定承载量、动态调控客流,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旅游体验的双赢。

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九寨沟景区有着一套严谨且高效的操作体系。比如门票预订分析机制的落地,工作人员会综合考量门票预订数据、天气状况、交通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对次日能承载的最高游客数量作出预判,并第一时间发布相关信息,让游客提前知晓。

今年“五一”假期前,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完善了门票候补机制,在全国景区率先试行“满员候补订票”功能。该项功能允许景区周边40公里范围内的游客,通过“阿坝旅游票务通”小程序候补买票。如有退票,系统将按照下单顺序先后,自动为候补订票游客分配余票。

“智慧调度”还体现在分级响应启动机制上,景区将游客接待量划分为3个关键节点,3万人对应三级应急响应,3.5万人启动二级应急响应,达到4万人则触发一级应急响应。依据这一标准,景区会根据游客预订票的情况提前调配工作人员、备好各类物资,确保在不同客流规模下都能有序运转。

与此同时,入园检票管理机制也在高效运转,依据游客预订情况灵活调整入园时间,同时借助一楼、二楼共32个检票通道进行空间上的分流,把游客排队入园的时间严格控制在15分钟内,一系列举措极大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

“入园时刷身份证秒过,坐观光车也不用长时间等候,在景区走到哪儿都不挤。”山西游客刘希笑着说,父母年纪大了,最怕排队拥挤,这次九寨沟之行让他很省心。

暑期是亲子家庭出游高峰期,午后的熊猫海站,几名带着孩子的家长正围着工作人员询问路线。工作人员耐心指引,手里的对讲机不时传来调度信息。“如果出现游客走失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同伴提供的照片进行人脸对比分析,找到他出现过的监控点位和位置,帮助寻人。”工作人员说,2024年,景区共为游客提供找人服务30余次。

为解决九寨沟地区停车难问题,当地还构建了智慧出行大数据平台,游客进入九寨沟后,即可通过县外一级引导、镇内二级引导、场内三级引导屏,得知景区周边停车场的距离和实时空位,从而实时分流,避免拥堵排队。平台大屏上实时可见全县车场泊位情况、城市资源运营情况等,为景区管理提供智能调度的科学依据。如,通过实施车位预约或进场数据管理,一旦接待量发出预警,景区会联动公交、观光车提出换乘新方案,为景区提供充足的配套支持,实时化解人流拥挤可能。

传统景区车辆调度靠对讲机呼叫,九寨沟目前使用的是算法驱动。每辆观光车都装有北斗定位终端系统,该系统根据实时客流自动计算最优路线,像网约车平台一样“派单”,车载人工智能摄像头甚至能识别空座率。“刚看完诺日朗瀑布,走到乘车点就有车等着,导游说这是系统算准了我们的游览速度。”一名游客反馈。

破解景区旅游“人山人海”不能只靠限流,还要依靠科技赋能。未来,九寨沟景区将全面整合气候变化、水体变化等环境数据,以及车辆运行、人员流动等管理数据,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数据背后的趋势,提炼形成科学的管理模型,让九寨沟的管理更加精准高效。

游客有序排队进入九寨沟景区  粱峰 摄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