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记者讲好故事|邓婕:山野间的追寻
大家好!我是四川广播电视台雅安记者站的记者邓婕。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我在山野间的追寻,以及那些曾让我“腿软气喘”和“尖叫连连”的故事——它们共同谱写着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
追寻,始于去年初的汉源县古路村。当这个“云端村落”因峡谷风光而爆火出圈时,我和团队却在思考:这波“流量洪峰”,还将为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带来什么?
于是,我走进了古路村,浓郁的烟火气扑面而来,路边的美食集市熙熙攘攘,咖啡师小江告诉我:现在来徒步的游客多了,他一天就能卖出几百杯咖啡!这份朴素的喜悦,是我们追寻到的第一份感动。
为了找寻更多线索,我和摄像扛着设备,沿着骡马道从山脚爬到索道站点,一路气喘吁吁、腿脚发软。在半山腰,我认识了21岁的村民庆其发。他敏锐地捕捉到徒步游客九成都是年轻人的特点,在村里开了第一家咖啡馆,效益好时,一个月的营业额轻松过万。
通过深入走访交谈,我努力解读“热闹”背后的密码:是脱贫攻坚打通了水电路网“生命线”,更打开了乡亲们的心扉!他们不再固守土地,而是主动拥抱机遇:开农家乐、摆小吃摊、拍短视频、直播带货……过去的“悬崖孤村”正变成奋斗追梦的“希望岭”。所以,我把镜头对准了这些脸上淌汗、眼里有光的乡亲们,记录下他们用双手创造新生活的动人瞬间。
报道在川台和央视播出后,小江发来微信说:“邓记者,我们在电视上看到自己了!还有游客专程来买咖啡!”那一刻,我深切地体会到:我们的一篇报道、一个镜头,有时真的能成为连接机遇与奋斗者的桥梁。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不正是由无数普通人的双手和升腾的烟火气共同绘就的吗?这份价值,让山野间的追寻充满力量。
带着这样的感悟,我们将追寻的足迹投向了更广阔的乡野:在荥经县万年村,探寻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绿色脉动;在名山区骑龙村,采撷万亩茶园茶旅融合的芬芳故事……然而,随着脚步的深入,我又遇到了另一个问题:基层“新闻富矿”就像“深巷好酒”,如何才能更好地“香飘万里”呢?
融媒体时代,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都知道,雅安天全鱼子酱品质卓越,却很少有人知晓,它的产地既是五星级农业园区又是3A级旅游景区。当地正全力打造中国首个“鱼子酱小镇”,但客流量却一直上不来。如何用创新传播撬动资源,让村民享受到“鱼子酱出圈”的红利?成了我追寻的新方向。
去年9月,机会来了!《天府粮仓添新粮》融媒体直播启动,我强烈推荐将镜头对准这个被低估的宝藏小镇。而为了点燃网友的好奇心,我还换上防水服,准备与大鲟鱼来场“亲密接触”。但看着水里黑漆漆的庞然大物,我心里有些发怵。可直播信号传递着数百万期待。我深吸一口气,迅速下到鱼池,慢慢向大鱼靠近,却被它的横冲直撞吓得惊声尖叫!看到如此真实的体验场景,网友不断刷屏问:“这是哪儿?”“游客也能看大鱼吗?”
最终,这场直播吸引超4000万网友共赏天府粮仓别样“丰”景,天全鱼子酱小镇也深刻烙印在大家心中,“到天全抱大鱼”成了游客来雅安的新理由。
到今年,我们追寻的脚步还在继续。4月份,园区举办“评选鱼王”开鱼仪式,我们再次架起直播镜头。当起重机吊起两百多斤的“鱼王”,线上线下都沸腾了!我们捕捉下震撼画面,剪成短视频全网分发,迅速登上抖音热榜、微博热搜。更振奋的是,“五一”假期,小镇迎来了4多万名游客,同比增长5.5%。鱼子酱小镇,这回实实在在地接住了流量红利。
从悬崖绝壁上的“攀登”,到“鱼子酱小镇”里的“摸鱼”,理想与担当让我们始终斗志昂扬,行走在路上。追寻的意义和方向也豁然开朗:融媒浪潮下,面对基层的“新闻宝藏”,记者不仅要做“观察者”“记录者”,更要俯身深挖,成为“参与者”“推动者”,用真实体验感知、真挚情感表达、创新方式呈现,方能激活资源、赋能乡村。这是山野间的追寻,赋予我们的时代新角色。
今年是我扎根基层的第四个年头。无数次的深夜归途上,望着车外的繁华灯火,我问自己:这样奔波追寻,值得吗?月光无言,却照亮前路。当越来越多的游客因为我们的报道而涌入乡村,当乡亲们绽放灿烂笑容,当直播将乡村的美丽与活力推向亿万级流量……我想,答案早已刻印在每一次的采访路上,融汇于我们用镜头和笔触推动的微小改变中,闪耀在希望的田野上。特别是去年十月,当我与优秀的行业前辈同获“全国百佳记者编辑”表彰时,荣光与责任交织,我发自内心地感谢自己当初选择驻站的勇敢与坚定。这也让我更加坚信:乡村振兴的脚步,永远值得追寻;泥土深处的故事,永远值得讲述。
未来,我将继续俯下身、沉下心在山野间追寻,用敏锐的洞察、创新的表达和满腔的热忱,去讲好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故事。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乐章里,一定会有我们更多、更出彩的声音!
经过激烈角逐,四川广播电视台记者邓婕获得三等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