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记者讲好故事丨杨荣颜:我镜头里的星光——在乡村振兴中绽放的生命之花
大家好!我是来自金川县融媒体中心的记者杨荣颜。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镜头里的星光——在乡村振兴中绽放的生命之花》,近十年的职业生涯,无数个镜头堆叠起时代变迁,无数个故事见证了金川的发展。作为记者,我永远不知道自己的下一个采访对象是谁,我们一直和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打交道,我想新闻工作对我的意义就是:透过他们的平凡,去见证他们的伟大。
2024年8月23日,是我休完产假回到岗位的第一天,早上还没出门,就看到工作群中发了这样一段文字:“咯尔乡德胜村驻村第一书记何小青在下村入户途中驾车坠河失联,请xxx、xxx到现场,”其中,有我的名字。那一刻,我心里一颤,怀里的婴儿正咂着嘴熟睡,我的心像是被冰水浇透,我没想到复岗后接到的第一个采访任务面对的是一名基层干部的生命危局。
来不及悲痛,我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看到河边焦急等待的群众,那时,已是事发的第二天上午,千余名村民没有一个人放弃,昼夜不断地自发寻找。“千余人”是什么概念?“自发”意味着什么?“昼夜不断”又包含着怎样的情感联结?让我思考,“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驻村第一书记?”
何小青是金川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一名工作人员,2023年8月,她主动请缨到金川县咯尔乡德胜村任驻村“第一书记”,2024年8月22日,在下村入户返回乡政府途中驾车坠河失联。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沿着何小青走过的山乡小路,我在德胜村逐渐拼凑出了一位驻村刚满1年的女性第一书记的样貌。很多村民都称呼何小青为“小青妹儿”而不是“何书记”。曾经笑着谈起她的德胜人,如今却只能哽咽流泪。
在村党支部书记刘再琼那里了解到:坠河当天,何小青还在挂念没给群众分配完成的那一百多万,她说,“刘孃啊,这一百多万分完了,我们的工作才算完,我也总算可以请假去把胆结石手术做了”。刘再琼这才知道,原来5个月以来,她一直被胆结石折磨着。
咯尔乡原党委书记寇良峰感慨:“她事事亲力亲为,对群众有求必应。”
驻村工作队队员郑向东向我说:“我这辈子也忘不了跟何小青一起走村入户,她席地而坐和群众话家常、梳理群众诉求的情形。”
“小青知道我提不动重物,专门送来十斤洗衣粉,给钱她死活不要。”脱贫户寇正香一直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那几天,我采访了德胜村许多的村民,他们大多数都不善于用复杂高级的词汇表达情感。在和村民罗定珍10多分钟的谈话里,对何小青她用了16个“好得很”、8个“舍不得的很”。采访到最后,罗定珍才抬起头,看了眼遥远的水面,轻声地说,“就是因为小青这个女娃子太好了吧,所以要回天上去了。”
爬上德胜村的半山腰,我看着蜿蜒的周家沟防洪堤,旁边就是德胜村一组40余户村民的家园。我这才深深地理解了何小青为什么要顶着各种压力,坚持加高3米防洪堤,她坚守的是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线。
这些散落在山乡的碎片,在我的采访本上拼出了完整的答案。我终于明白,连续9天的救援,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壮阔的救援场面。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永远活在老百姓心中,这就是我们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鱼水情深的最深刻诠释。
3个月后,我回访德胜村,新修的“防洪渠”正哗啦啦淌过梨园,我站在渠边思索良久:我记录的不只是新闻,更是一位基层干部用生命写下的担当,而这样的担当有谁记得?我的镜头记得!我的笔尖记得!千千万万身先士卒的共产党员记得,老百姓记得……
擦干眼泪,路还在脚下,我们还得再上征程。
今年是我从事新闻行业的第9年,在过去的9年时间里,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城市建设到乡村发展、从车水马龙到田间地头,我采访过许多人,我的新闻主人公不止有何小青,还有倒在“四好农村路”建设现场的原交通局局长罗从兵,有带病坚持工作最终倒在了抢救室的原马奈镇党委书记王庆华等等等等………如今的金川,还有千千万万个基层工作者正接过他们的接力棒,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也正是因为有像他们这样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基层工作者们,才使得金川日新月异。
随着我采访的人越来越多,见过的世界愈加的五彩斑斓,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逐渐平衡好了感性与理性,照见出一个更加有温度、更为成熟的自己。记者,因为职业的缘故,坐在了历史的前排,观看并且记录着一幕幕重要的画面,也让我在一次次的采访中遇见故事、发现故事的意义、传递故事的美好,未来我还将遇到什么样的人和事呢,我相信,当我把镜头对准人民,把笔触伸向生活,那些带着泥土气息的故事,终将成为照亮时代的光!
经过激烈角逐,阿坝州金川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杨荣颜获得三等奖。
评论